足底筋膜炎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從踩地才痛惡化至神經痛!朱家宏醫師指出,許多人誤以為多走健康步道、穿氣墊鞋或按摩就能改善,反而可能使病情更加嚴重。

衛福部表示,足底筋膜炎好發於長期站立或走動的工作者、40至60歲的中老年族群、扁平足或高足弓者,以及體重過重的族群。當足底筋膜長期過度牽拉或微小撕裂,就會引發發炎與疼痛。
足踝專科醫師朱家宏在《小宇宙大爆發》節目中解釋,足底筋膜炎可分為四期。第一期是踩地會痛但走動後緩解;第二期為早晨踩地會痛,走動或休息後改善但下午又痛;第三期即使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第四期則惡化為神經痛,即使不踩地也會疼痛。
譚敦慈表示,她過去因愛穿高跟鞋且缺乏運動,導致罹患足底筋膜炎,早晨起床踩地時會出現劇痛。她及時警覺並採取改善措施,包括開始運動及攝取蛋白質,藉此維持肌肉量並預防肌少症,此後便未再復發。
朱家宏進一步指出,突然大量運動或習慣用腳跟走路都可能導致足底筋膜炎。他也糾正幾個常見迷思:多走健康步道無助改善,應選擇較軟的沙灘或草地;腳底按摩僅能暫時舒緩;穿氣墊鞋反而會弱化腳部肌肉;減少走路運動則會加劇未來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