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狂吃停不下來!醫揭「腸道壞菌」才是食慾操控元凶

分享:

一名工程師只要熬夜就會不停地吃漢堡、炸雞、奶茶等高熱量食物,且完全無法控制。楊智鈞醫師指出,這種熬夜後暴飲暴食的行為並非大腦所致,而是胃腸道微生物群失衡造成,當壞菌增多時,會透過「菌腸腦軸」操控人體食慾,形成惡性循環。

一名工程師只要熬夜就會不停地吃漢堡、炸雞、奶茶等高熱量食物,且完全無法控制。(示意圖/Pixabay)
一名工程師只要熬夜就會不停地吃漢堡、炸雞、奶茶等高熱量食物,且完全無法控制。(示意圖/Pixabay)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楊智鈞在社群平台發文表示,這名工程師熬夜後大量攝取高熱量食物,表面上看似大腦的補償機制,但真正主導這種行為的是胃腸道微生物群。一項科學研究指出,當科學家讓天生嗜甜的果蠅連續三天食用垃圾食物後,果蠅竟然不再喝糖水,轉而選擇難喝但營養價值高的液體。然而,當科學家重新補充果蠅腸胃道的微生物後再測試,果蠅又回去喝糖水。這項實驗證明,欲望並非完全由大腦決定,而是由微生物群主導。

楊智鈞進一步解釋了腸胃道微生物群失衡後的惡性循環。以該工程師為例,熬夜後大腦啟動補償機制,驅使他食用炸雞、披薩、甜點、手搖飲等高熱量食物。然而,這些食物幾乎不含膳食纖維,導致腸胃道好菌因缺乏營養而逐漸死亡,壞菌則趁機崛起,並透過「菌腸腦軸」向大腦發出更多飢餓的假訊號,促使身體攝取更多垃圾食物。

事實上,人體約70%的免疫系統位於腸道,維持腸道菌種平衡對提升免疫力至關重要。(圖/Photo AC)

除了影響食慾,腸道壞菌還會釋放毒素和代謝廢物。楊智鈞警告,一旦這些有害物質滲入血液,就會使血管進入慢性發炎狀態,不僅讓人更容易感到疲倦、飢餓與肥胖,還會導致睡眠品質變差、代謝紊亂,甚至情緒波動加劇。他強調:「當壞菌製造的毒素已經跑進血液,靠飲食、自律、補充品追不上失衡速度。」

事實上,人體約70%的免疫系統位於腸道,維持腸道菌種平衡對提升免疫力至關重要。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科主任林杏純在官網建議,除了補充益生菌外,也可從膳食纖維攝取足夠的益生質以促進益生菌生長,推薦多食用蔬果類、未精緻全穀類、豆類、優酪乳與優格,以及味噌、納豆、紅麴、醋等發酵食物,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腸道菌叢環境,維持腸道健康。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