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作文「父母集體死」 名師:台生寫作「沒細節」最嚴重

分享:

私中入學考試的作文題目「那一天,我流下了眼淚」,為求分數,眾多考生的父母都難逃一死,也引發外界對台灣學生寫作能力的關注。一位教導作文的名師曾在2年多前評論「台灣學生寫作能力雪崩式崩壞」,他沉痛告訴CTWANT記者,「現在仍持續崩壞!」而他認為現今孩子寫作最嚴重的問題是「沒有細節」,似乎完全不關心自己以外的事物。

北市私立延平高中。(圖/翻攝自google map)

延平中學國中部今年3/15招生考試吸引約3800人報名,錄取率僅13%備受矚目,其中作文考題「那一天,我流下了眼淚」更引發熱議,有家長透露兒子在考完後與其他考生交流,發現全班大概有一半考生為了完成題目,他們的父母「都在那一刻死掉了」。

不少人批評學生寫作觀點狹隘,僅能以最粗淺的生死來發揮。「其實我覺得這不是大問題,畢竟悲劇的確更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文字!」台中市惠文高中蔡淇華老師教導寫作20多年,也出版多本教導寫作的書籍,他認為現在學生寫作上最嚴重的問題是「沒有細節」。

「舉例來說,多數孩子只會寫『奶奶對我很好』,但無法描述奶奶做了哪些事、當時感受如何等等的細節。」蔡淇華認為,這種狀況和現今孩子過度使用3C有關,當孩子只專注於手機、遊戲之中時,自然不會觀察周遭事物、也不關心,就這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久而久之,就失去描述細節的能力。

蔡淇華曾表示「台灣學生的寫作能力,正以雪崩的速度在崩壞」。(示意圖/pexels)

2022年底,蔡淇華曾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台灣學生的寫作能力,正以雪崩的速度在崩壞」,當時引發軒然大波,有人贊同,也有人不認同。詢問蔡淇華2年後的感想是否依舊?他回:「還是崩壞啊,但目前呈現雙峰趨勢!」

台灣自2006年參加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其中閱讀素養的國際排序2018年前在 16 到 23 名之間、2022年則大幅進步到第5名,教育部認為歸功於108課綱,但其實從2018年時就有專家認為台灣學生的閱讀素養呈現雙峰,到了2022年更加明顯。

PISA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 OECD)針對15歲青少年的國際基準測試,每3年舉行一次,主要評估學生的閱讀、數學及科學能力,包含台灣、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皆有參加,已運作20多年。

2018年PISA國家研究中心主持人由國立台南大學教授洪碧霞擔任,其研究團隊出版「PISA 2018台灣學生的表現報告」。報告顯示,頂尖表現學生人數逐次上升,但低分群學生也有增加趨勢,且台灣15歲學生中,幾乎每5位就有1位學生閱讀素養未達基礎水準。

PISA 2018台灣學生的表現報告顯示,台灣15歲學生中,幾乎每5位就有1位學生閱讀素養未達基礎水準。(示意圖/pexels)

同樣情形出現在2022年的PISA,台北市古亭國中校長莊豐兆表示學生表現優異的比例增加,但未達水準的學生表現並未顯著改變,這代表有能力的家庭可以讓孩子更優秀,相對的,弱勢家庭的學生就會顯得停滯甚至退步。

新北市陳太太(化名)育有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她認為目前學校給的作文資源實在太少。「一學期寫4篇作文,我覺得練習次數實在太少,所以我讓女兒每周再去上外面的作文家教班,希望可以從小練好基礎。」

蔡淇華則認為,雙峰化是事實,但若想寫出好作文,起碼要先讓孩子放下手機。「先從觀察周遭事物開始,而且要保持好奇心,多關心其他人事物,同時具有同理心,如此思考才能更全面、範圍更廣泛,當生命經驗逐漸豐富時,寫作自然就更多素材。」(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

女護理師倒在急診室 她醒來「少了1條腿」崩潰辭職

女工作3年遭約談開除!人事稱她1年有6天「早退1分鐘」 公司下場糗了

娛樂報報/許孟哲「蹲下育兒」當慈父 趙孟姿陪玩不怕曬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