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前召集人黃曙光請辭國安會諮委,總統賴清德已批准。由於黃曙光是潛艦國造計畫的重要推手,其請辭時機恰逢首艘潛艦原型艦「海鯤號」預計11月交付海軍之際,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國防部長顧立雄坦承,海鯤號前置測試確實落後進度,11月如期交艦面臨挑戰。前海軍艦長黃征輝認為,海鯤號雖已完成港內測試,但現卻停泊港內超過20天未再出海,顯示技術問題尚未解決。

黃征輝昨天(9/30日)在中天新聞節目《全球大爆卦》中表示,海鯤號的進度可能比官方對外宣稱的更複雜,海鯤號雖已完成港內測試,但原本計畫9月完成海試、11月交船,但海鯤號已停泊港內超過20天未再出海,顯示技術問題尚未解決。特別是該艦第三次進入乾塢整修長達61天,若只是系統調整原可靠碼頭解決,重返乾塢則意味著可能存在結構或關鍵技術方面的重大問題。

黃征輝進一步表示,全球大型研發案普遍在最後5%階段最容易出現問題,因為官員往往不敢承認困難,業者也擔心影響資金與計畫延續。他對黃曙光的辭職表示保留,稱「他既是潛艦國造推手,也可能是關鍵殺手」,暗示整個計畫可能面臨重大挑戰。他也呼籲海軍與政府應以安全與實際狀況為重,避免因政治壓力犧牲品質。
目前國防部僅重申將全力趕工,未就外界對海鯤號延遲與技術問題的質疑作出進一步回應。業界觀察指出,作為台灣潛艦國造的重要里程碑,若海鯤號11月交船計畫生變,恐將影響國防自主政策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