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邊境開放全球怕爆!擔心病毒驚人變化 專家籲「平常心」

分享: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大陸將在1月8日開放邊境管制,不少國家針對大陸旅客都有相關限制,但歐美疫苗施打率高、同時都朝向與病毒共存,為何對於大陸疫情外擴仍然談之色變?專家認為,應該是擔心大陸的病毒「不知道是否會有驚人的變化」,一旦病毒變異「回頭」,像早期的病毒般凶猛,全球可能都要戒慎恐懼。

(圖/路透社)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指出,此波是陣痛期,對台灣現況不造成影響,大家可以有戒心,但不需要太過緊張、做嚴格的檢疫措施。

李秉穎表示,根據過去經驗,解封、或新的變異株出現後,大概會在1個半月到2個月內達到流行高峰,之後便開始往下降。「從大陸解封開始,你算2個月後,它疫情就會開始下降」,而大陸宣布解封約莫是上個月25日左右,因此預估2月後就會趨緩,「等到大陸疫情過去,WHO應可考慮要不要降級,就沒有所謂全世界公衛緊急關注事件。」

李秉穎直言,Omicron是一個分野,目前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已有免疫力,病毒再怎麼流行、變異、免疫逃脫強,增加的主要都是輕症確診數,不預期重症死亡數會增加。「世界其他先有BQ.1流行的國家就是這樣」,雖然變異株病毒佔比增加,但他們完全不緊張,也不加緊防疫措施,因人類已有相當的全體免疫效果,重症死亡率仍逐漸減少。

陸媒日前也證實,上海已發現美國新流行的Omicron變種病毒XBB.1.5毒株。病毒學專家、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童貽剛直指,入境政策調整(8日)後,國外毒株可能進入大陸,並在區域內引發感染高峰。

童貽剛分析,一旦病毒一次變異逃避了大部分人體內的免疫屏障,且更容易結合ACE2受體,就有可能在一個區域內引發感染高峰。他表示,XBB.1.5毒株進入中國後,會與現存的BF.7或BA.5.2有一段時間的抗衡過程。但在美國有傳染優勢的XBB.1.5在大陸會不會產生同樣結果,現在無法確定。

目前大陸很多人既注射了疫苗,又經歷了感染,是一種「效率較高的混合免疫」。只不過,不同個體保護效果存在差異。童貽剛指出,COVID-19病毒的變異會引發一波波感染高峰。但其影響的人群範圍、地域範圍將有不斷縮小的趨勢。因為,即使病毒變化再大,先前注射疫苗或感染而激發的抗體也會有交叉保護的作用。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