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中央氣象署今(20)日發表與成功大學合作開發「AI海岸異常波浪預報系統」,這項技術可針對突如其來的「瘋狗浪」進行監測與預警,今年6月起,該系統已率先應用於新北市北海岸及東北角風景區,預計年底前將完成全台建置,成為保障海域遊憩安全的重要防線。
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顯示,過去25年間,台灣平均每年約有17起「瘋狗浪」事件,導致約30人落海。氣象署海象氣候組長潘琦指出,瘋狗浪與外海長浪息息相關,幾乎全台沿岸都有機會發生,尤其基隆碧砂、新北貢寮、宜蘭、花蓮及澎湖為高風險區域。
潘琦強調,除了既有的海象浮標與「長浪即時訊息」,新系統以岸邊光學攝影機收集海浪影像,透過AI辨識異常波浪事件,再結合氣象署波浪模式與人工智慧預測,推算未來24小時內的發生機率。今年6月已先導入新北市及北海岸、東北角等風景區,其中瑞芳蝙蝠洞更建置專屬預警系統,能在偵測到危險波浪時即時通知防災人員,引導遊客撤離。
潘琦表示,目前全台已完成13處預警設施,今年底將擴充至16處,並依據各地地形與氣候特性進行AI模型調整。今年6月新北市消防局更與瑞芳區公所合作,在熱門的蝙蝠洞景區增設一套系統,能即時通知防災人員,引導遊客撤離,縮短反應時間。
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主任董東璟表示,近25年來,全台已累積超過430起瘋狗浪案例,造成750人傷亡,其中釣客佔多數。隨著水域休閒活動日益盛行,他期望透過這套系統提前掌握風險。該系統結合18座監測站與波浪浮標數據,以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為核心技術,準確率經過多次驗證,是國內首套異常波浪預報平台。
監測站建置YouTube直播。(圖/中天新聞)
此外,氣象署副署長馮欽賜補充,台灣身為海島國家,政府多年來鼓勵民眾親海、樂於參與水域活動,但沿岸海象潛藏不可忽視的危險,瘋狗浪往往與外海長浪交互作用,受時間、環境與細部條件影響,難以預測,透過AI與大數據分析,可有效提高警示精準度,減少意外發生。新北市消防局長陳崇岳則指出,瑞芳蝙蝠洞遊客眾多,任何意外都可能造成重大傷亡,隨著科技進步,救援已不只是「分秒必爭」,更要做到「秒秒必爭」,AI系統的導入能大幅提升海岸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