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童在學校定期接受塗氟及口腔檢查都未發現異狀,卻因牙痛及臉頰腫脹就醫,經診斷為嚴重齲齒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最終需拔除4顆乳牙,醫師呼籲家長重視幼兒口腔保健。

根據衛福部統計,1至2歲幼兒齲齒盛行率為2.31%,2至3歲上升至14.68%,3至4歲則大幅增加至42.7%。台北慈濟醫院兒童牙科醫師陳默指出,只要長牙就有蛀牙風險,主要與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清潔照顧有關。「研究發現,吃飯時間超過30分鐘的孩子,蛀牙率提升高達三倍之多。」陳默醫師表示。
陳默醫師解釋,乳牙琺瑯質較薄,一旦蛀牙,進展速度遠快於恆牙。由於嬰幼兒無法清楚表達不適,往往等到牙齒嚴重腐蝕或發炎才被發現。這不僅影響孩子的咀嚼功能、發音構音及睡眠品質,甚至可能因無法正常進食導致營養不良。
「學校塗氟雖有幫助,但無法取代完整的牙科檢查與X光診斷。」陳默醫師強調,家長應在孩子長牙後即定期帶至牙科門診檢查,不要等到蛀牙惡化才就醫。研究顯示,定期塗氟漆可降低37%的乳牙齲齒率及43%的恆牙齲齒率。

針對預防兒童蛀牙,陳默醫師建議家長應協助孩子使用1000ppm以上的含氟牙膏進行潔牙,控制每餐進食時間不超過30分鐘,並避免含糖量過高的零食飲料。對於齲齒風險較高的孩子,可在牙醫師評估下補充氟錠或其他氟化物產品。
「幼兒對牙痛的表達能力有限。」陳默醫師呼籲,家長須從孩子小時候就建立正確的潔牙觀念,配合日常口腔保健與專業牙科照護,才能有效降低幼兒齲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