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讚辣油極致美味!他20多歲就罹大腸癌 醫:加工肉也要當心

分享:

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大腸癌患者,且確診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分享,她的表妹婿在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經分析可能與其飲食習慣有關,特別是經常食用醃漬食品。

譚敦慈認為食物與疾病息息相關,所以料理時不碰豆腐乳、豆瓣醬等醃漬物品。(示意圖/Pixabay)
譚敦慈認為食物與疾病息息相關,所以料理時不碰豆腐乳、豆瓣醬等醃漬物品。(示意圖/Pixabay)

譚敦慈在健康節目上表示,表妹婿是一名川菜師傅,平日飲食習慣偏重油、重鹹,且特別喜愛食用豆腐乳等醃製食品。他在烹調時經常使用辣油,並認為辣油表層的油脂是極致美味。

有「無毒教母」之稱的譚敦慈強調,她和家人相當重視健康,堅持飲食清淡的原則,僅食用天然食材。她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曾指出醃漬物可能引發腸胃道癌症,因此她家中絕不碰觸豆腐乳、豆瓣醬、火腿等發酵或醃漬類食品。為預防大腸癌,譚敦慈建議民眾應避免食用燒烤物,減少高溫烹調方式,並且遠離醃製及不新鮮的食物,以維護身體健康。

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也曾在節目中表示,眾多調查發現,全球均出現大腸癌年輕化的趨勢,而七年級生是癌症的好發高危險族群,尤其是大腸癌,推估是與飲食文化有關,尤其是加工肉品的食用。「肉品烹調方式中,我覺得最不好的就是燒烤。」他表示,肉中的蛋白質在焦黑後會產生有毒物質,尤其是香腸的油滴落炭火中,會再蒸發並黏附在肉品上,此為多環芳香烴化合物,是一種致癌物質。

一位川菜師傅非常愛吃辣油,結果20多歲就罹患大腸癌。(圖/Photo AC)
一位川菜師傅非常愛吃辣油,結果20多歲就罹患大腸癌。(圖/Photo AC)

 

錢政弘表示,肉中的蛋白質一經燒焦後,會釋出有毒物質,尤其當油滴落炭火中,再蒸發、黏附在肉品上,是致癌物質,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加工肉品包括火腿、香腸、培根、臘肉、肉鬆、肉乾等,是紅肉加工、再加工的食品。

錢政弘表示,肉品經200度以上高溫烹煮後,就會變質,不僅會導致大腸癌,還會增加胃癌、胰臟癌的風險。另外,民眾也因減少甜食、含糖飲料的食用,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等癌症的風險。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