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大腦騙了!剛吃飽沒多久就又餓了 醫師揭「5種假餓情境」

分享: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才剛吃飽沒多久就又餓了?吳榛槿醫師表示,其實有時候我們肚子餓並不是真的餓,是被大腦發出的訊號給騙了。

其實有時候我們肚子餓並不是真的餓,是被大腦發出的訊號給騙了。(圖/Pexels)

初日醫學-小宙醫學診所減重專科與神經內科專科醫師吳榛槿在臉書小吳 吳榛槿醫師|點亮妳的美力宇宙分享,五種假餓情境。

剛吃飽就餓

吃錯、吃太快會讓身體長期處於高胰島素狀態,血糖降低時,不會分解脂肪庫,反而釋出飢餓訊號,這時候可以選擇原型的好油、碳水、蛋白質和蔬菜,也可以將進食速度放慢,充分咀嚼食物。

大腦把疲憊跟餓搞混了,誤有食慾大開的感覺。這時候可以重訓後30分鐘內補充蛋白質、原型澱粉,像是選擇無糖豆漿+地瓜 / 香蕉+低脂牛奶。

壓力大餓

長期焦慮壓力,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讓身體想透過吃儲存能量,造成壓力進食,這時候可以紓壓、擁有充足睡眠、補充B群,或攝取抗氧化食物,提高抗壓能力,如十字花科、洋蔥、辛香料。

大腦把疲憊跟餓搞混了,誤有食慾大開的感覺。(圖/Pixabay)   

口渴餓

大腦的保護機制,缺水會讓身體覺得累,大腦就會透過吃或喝做補充。

熬夜餓

疲倦讓大腦又緊張了,分泌激素逼你靠吃活下去,這時候只要睡飽7~8小時,只要固定時間起床,穩定生理時鐘就可以改善。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