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被譽為「無聲的殺手」,由於早期幾乎無症狀,往往確診時已進入晚期。當診斷結果如同重擊般降臨,患者與家屬隨之而來的是震驚、恐懼與迷惘。

一名55歲的陳先生生活習慣良好,從未吸菸,卻因家族有肺癌病史,對自身健康產生疑慮,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結果發現雙肺有腫瘤。醫療團隊隨即安排住院,進行胸腔鏡楔形切除術,以降低病情惡化的風險。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胸腔科主任謝義山表示,肺癌依細胞型態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占 85%,可進一步細分為腺癌及鱗狀細胞癌,其中腺癌最常見,多發生於不吸菸者,生長速度較慢。鱗狀細胞癌則與吸菸關係密切,通常發生在肺部中央,以及未分化大細胞癌,較為罕見,生長速度快,容易轉移。另外一大類為「小細胞肺癌(SCLC)」,約占 15%,生長迅速,容易擴散。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目前肺癌的治療方式越來越多元。謝義山指出,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胸腔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和傳統開胸手術。若癌細胞已擴散,醫師可能建議採取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或放射治療,以延緩病情進展,提高存活率。
- 胸腔鏡手術:利用微創技術減少傷口與術後疼痛,縮短恢復期。
- 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提高手術精準度,提高手術成功率。
- 傳統開胸手術:適用於較大或位置複雜的腫瘤,但傷口較大,恢復時間較長。
護理長林佩青提醒,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能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包括術後疼痛,影響日常活動與生活品質;噁心、嘔吐、食慾下降、疲勞等化療副作用;確診後,患者可能出現焦慮、憂鬱,甚至自我封閉的心理壓力,以及長期治療費用高昂,經濟負擔影響家庭財務狀況,因此,醫療團隊不僅提供專業治療,也協助患者進行術後照護、心理諮商及經濟補助申請,以減輕治療壓力。

雖然肺癌具有高致死率,但透過定期篩檢與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風險。護理長林佩青建議民眾,避免吸菸與二手菸,吸菸是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戒菸可大幅降低罹癌風險、均衡飲食、適量運動,維持健康生活習慣,以增強免疫力,還有遠離空氣污染,避免接觸工業污染、油煙及粉塵。
林佩青提醒有家族病史或屬於高風險族群者,定期健康檢查,應每年接受 LDCT 篩檢。肺癌的診斷無疑是一大挑戰,但隨著醫學進步,早期發現與適當治療能顯著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