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忠菲(上海台灣研究會研究員)
11月5日,美國大選揭曉,川普大勝後,緊接著圍繞推出其新政出現的一系列操作,導致中美關係出現有可能遭受衝擊的態勢。看到台媒報導說,台灣民進黨當局已按捺不住,有「彈冠相慶」,暗自得意之感。
本文認為,對川普新政,世界以及美國自身,都還處於觀察階段。現在得出「未來中美關係,必然處於逆境」的戰略判斷,為時尚早。
一、 世界正為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做準備
目前的世界,正處在一個動盪、分化、變革加劇的時期。中美博弈、俄烏衝突、巴以衝突,導致國際局勢緊張。一方面,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另一方面,世界輿論高度關注於如何將全球經濟,拉出衰退的泥潭。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川普的新政以及中美關係的走向,備受關注。
出於前車之鑒,世界各國也在為迎接這個新總統及其新政所可能帶來的,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做準備。有忙於策劃、推演的,如討論川普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氣候變化,中美關係,美俄關係、正在進行的兩場戰爭,以及可能出現的其它新變數等。
有專家放言,儘管川普將受到美國政治制度固有的制衡,但川普「雄心勃勃」,加上共和黨擁有參眾兩院的優勢,以及美國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中,有六名是由共和黨總統任命,最高法院極有可能支援川普的政策議程。他們預言,川普新政將帶給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川普將成為美國史上權力最大的總統。
也有人認為,川普宣佈將對華徵收60%的高額關稅,部分商品甚至高達100%到200%。美國將擴大對中國大陸高科技公司的制裁。將受到美國制裁的1300多家大陸民營企業,幾乎都是科技上處於領先地位的頭部企業,其創新能力走在世界前列。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中美關係「一定問題多多」,讓人「無法不對中美關係表示擔心」。
還有人指出,川普的貿易戰略,不僅是減稅、就業、重建美國製造業,還在於加強美國的軍事能力。相對於其他國家,尤其是對中國,施加更多壓力。認為「未來中美關係,將處於逆境」(CNN採訪用語)。
但也有直接對未來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的。如近日歐盟議會代表團「起而行」,已經到達北京,重啟中歐貿易談判。
二、有意升級中美緊張關係?
川普政府有意升級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川普團隊正試圖惡化中美關係,但苦於空間相對有限。這些爆炸性論點,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導相關,也與「川普組閣」、任命「年輕人團隊」的現象相關。
最近,川普緊鑼密鼓地物色並宣佈自己新團隊的人選名單。川普新政「搭建班子」,當然有其考慮,不是單純針對中國大陸。但從中美關係角度看,這些即將為川普的內外政策服務的團隊成員中,有些人士明顯具有強烈反華色彩,如因涉藏、涉疆問題,上了中國大陸政府制裁名單,可能被任命為國務卿的盧比歐,以及多年來,言必指稱「中國威脅」,「十處打鑼九處在」,已被任命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瓦爾茲。不過,新政成員中也有在中國大陸擁有實際投資利益的代表,如高科技界行業領袖人物馬斯克,被任命為新增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部長。
川普公佈新團隊供職人選名單,所產生的「吹風機效應」,顯而易見。有人指出,「在處理中美國關係方面,川普挑選出來的團隊成員,他們惡化中美關係的空間是有限的。因為他們並不能完全依照自己的價值觀行事。他們還強調,這些按其「忠誠度」被選出來的人,首先必須完全服從川普的個人意志。潛台詞是:中美關係的發展,將取決於「能否把握,以及是否準確地尋找到與川普交易的切入點」。相當於把川普當成了中美關係的「太上皇」,真是「無利不起早」。
CNN評論稱:川普選擇盧比歐擔任美國務卿,將發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對中國來說,如何處理與盧比奧的關係,將成為中國政府與川普新政府的首個難題(盧比奧2020年曾經因為操作新疆和香港問題受到中國政府的制裁。沃爾茲曾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對美國的利益構成了「生存威脅」)。
三、中美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受中美關係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中國大陸更加注重在中美之間建立負責任的大國關係,因為中美關係的影響,不僅是雙邊、多邊,而且是全球性的。這就是中國強調的,中美戰略關係的全球影響。
從中國大陸方面看,大陸的選擇是融入世界,不與美國為敵。至於川普的新政,無論其貼上什麼主義、什麼思想之類的標籤,中國大陸都將從權衡利弊得失的角度處理。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關鍵是,美國不要有遏制和打壓中國大陸的打算。
11月15日,中國大陸駐美大使謝鋒在香港中美論壇開幕式上,以視像致辭方式發言,強調「中美衝突對抗的代價,誰都不可承受」。指出中美消除誤解誤判,就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中美對抗,則將導致「大動盪、大分裂、大災難」(見新加坡《星島日報》和香港電台報導)。
謝鋒強調,中美應聚焦共同利益,而不是只關注分歧。本文理解,這是指明年初,川普將以行政命令,頒佈對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徵稅的問題。據美國專家測算,2025 年,政府通過提高關稅,將使進口關稅增加4500億美元,但這將轉嫁到美國企業和家庭身上。短期內,為替代進口而增加美國國內生產,其可能性,微乎其微。其中,轉變貿易模式,特別是減少從中國大陸的進口,是實質性的。但川普以激進的保護主義作為賭注,不太可能得到回報。預計美國通脹將上升、利率將上升、債務將上升。
四、「無故折騰」還是釋放戰略信號
中國大陸不要與美國為敵。大國衝突的舊路,不能走。把世界分化為兩個經濟和貿易活動的系統,行不通。而川普及其團隊針對中國大陸不僅「聲音大」,「動作也很多」。這是「無故折騰」中美關係,還是釋放戰略信號?是「討價還價」,「預設立場」,還是「什麼都不表示」?這個問題,只有美國清楚。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川普大權獨攬」下,美國政體的制衡機制,將如何對其為所欲為的作風進行牽制,如何與其強悍政策所開出的籌碼,進行平衡,為什麼對這些順理成章的問題,美國高層精英,社交媒體、社會輿論,都不願觸及,不願挑破。難道說,他們也意識到,川普這是有意在全球形成一種輿論導向?
國際政治中,尤其是在中美關係中,應避免出現短視政策現象。眾所周知,如果方向錯了,效率越高,危害性也就越大。
※以上言論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