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冷恐因「陽氣不足」!按摩穴道可促血液循環

分享:

近年全球極端氣候頻傳,臺灣氣候同樣進入變化期,林經偉中醫師提醒,隨著氣溫波動大,臨床上常常遇到民眾有手腳冰冷的困擾,尤其老人家或慢性疾病患者,這種不適可能是體內陽氣虛弱,氣血循環不良的表現。

隨著氣溫波動大,臨床上常常遇到民眾有手腳冰冷的困擾,尤其老人家或慢性疾病患者。(圖/中天新聞)

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林經偉醫師表示,在中醫角度中,手腳冰冷屬於「四肢厥逆」的範圍,通常是由於陽氣不足,導致氣血循環不良,只要天氣一寒涼,手腳的末梢循環血管容易收縮、出現手腳冰冷等症狀,這都是陽氣虛弱的表現,特別在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慢性疾病的病人中較為常見,尤其在天氣變化大的季節中,容易加重不適。

中醫治療手腳冰冷,強調調理氣血,並根據每個人的體質進行辨證施治。林經偉建議,民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透過溫熱飲品來改善這種情況,包含飲用桂圓紅棗茶、黑糖薑湯等,這些飲品不僅能暖身,其中紅棗本身就有甜味不用另加糖類,可以適當的補充能量,又不會讓血糖起伏的太快,減少負擔之外,而薑還可以溫暖身體,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

民眾可透過穴道按摩來促進末梢血液循環,如按摩手掌的勞宮穴和腳底的湧泉穴,能有效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圖/花蓮慈濟醫院)

此外,林經偉建議,民眾可透過穴道按摩來促進末梢血液循環,如按摩手掌的勞宮穴和腳底的湧泉穴,能有效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搭配簡單的養生操或太極拳,能有效提升體內陽氣,改善血液循環。

臺灣的春夏季常會因為季風帶來豐沛的雨水,或者伴隨著冷鋒過境,氣溫變化很大,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穿著適當,尤其是針對體內陽氣虛弱的族群,保暖措施不可忽視。林經偉提醒,若是手腳冰冷時伴隨其他症狀,如臉色蒼白、皮膚發黑、極度疲倦、盜汗等,建議儘早就醫,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避免危急的狀況發生。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