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四十多歲女性先前每天都需要咬冰塊才感到舒適,家中冰箱的製冰格幾乎沒有休息過,經檢查後發現,她罹患典型的缺鐵性貧血。醫師提醒,有時「愛吃冰」不僅是習慣問題,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

血液腫瘤內科醫師吳聲政解釋,這種現象稱為「食冰癖」(Pagophagia),屬於異食癖(Pica)的一種。當身體缺鐵時,特別是青春期或育齡期女性,因月經期間流失過多鐵質,可能導致這種行為表現。患者在補充鐵質治療後,不僅氣色和體力有所改善,連咬冰塊的衝動也消失了。
對於為何缺鐵會導致食冰癖,吳聲政提出科學解釋:「吃冰時血管暫時收縮,使腦部血流增加,讓氧氣輸送量變多,因此缺鐵的人會覺得吃冰能提神醒腦。」然而,這只是身體的短暫補償機制,真正解決方式仍是補充足夠的鐵質。

針對如何有效補鐵,吳聲政建議可從動物性食物如豬肝、豬心、雞心、鴨血、蛋黃和牡蠣攝取,植物性來源則包括堅果、菠菜、黑芝麻、黃豆、莧菜、黑棗和葡萄乾。他特別提醒,搭配維生素C一起食用可大幅提升鐵質吸收率。
吳聲政呼籲,若發現自己近期特別愛咬冰塊,不應只歸因於天氣炎熱,建議進行血液檢查,評估是否需要補充鐵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