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網紅「小楊哥」於4月28日因罹患惡性腦瘤病逝,享年33歲。廖家麟醫師指出,四類族群的罹病風險相對較高,包括曾接受放射線治療者、年齡超過50歲者、具有家族病史者,其中又以男性略多於女性。

小楊哥從2023年4月開始出現頭暈症狀,經多家醫院診治都未能確診。直到同年7月,才確診為第四期膠質母細胞瘤,俗稱「腦瘤之王」。儘管積極抗癌近兩年,最終仍不敵病魔。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腦神經外科醫師廖家麟指出,膠質母細胞瘤是腦部最惡性的腫瘤。這類細胞原本是支持腦神經系統的結構,一旦病變就會如同植物根系般侵入腦神經,與正常組織交錯,難以完全切除。
「若要完全切除腫瘤,可能需要連帶切除正常組織,這可能導致病人術後無法清醒,嚴重者甚至會癱瘓。」廖家麟表示,唯一可能完全切除的情況是在腫瘤發現早期且體積小,並位於非功能區域時。他舉例,曾有患者的腫瘤生長在前額葉,由於不影響語言或運動等重要神經功能,完整切除後得以長期存活。

近十年的數據顯示,膠質母細胞瘤患者從確診到病逝的存活時間通常不到半年。廖家麟說明,若腫瘤侵犯到語言、運動等神經功能區,醫師多會選擇保留部分組織,並輔以術後化療、放射線治療或新型標靶藥物,讓病患存活期從半年延長至兩年。
目前醫學界尚未找出膠質母細胞瘤的致病因子,也無法透過飲食和生活習慣來預防。研究指出,四類族群的罹病風險相對較高,包括曾接受放射線治療者、年齡超過50歲者、具有家族病史者,其中又以男性略多於女性。
廖家麟提醒,此類腦瘤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包括頭暈、頭痛、噁心、視力模糊、偶發性癲癇等,常被誤認為是壓力、疲勞或偏頭痛。他建議,若這些症狀反覆出現且服藥無效、找不到明確病因時,應及早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爭取早期發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