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30分鐘運動最有效!專家:深蹲、散步助燃脂

分享:

研究顯示,飯後30分鐘至1小時的運動時段,是減重和控制血糖的最佳時機。日本醫學專家指出,在這段黃金時期進行適度運動,不僅能有效控制血糖值,更可能於一個月內達到1.5至3公斤的減重效果。

研究顯示,飯後30分鐘至1小時的運動時段,是減重和控制血糖的最佳時機。(圖/Photo AC)

許多人有飯後立即躺臥或久坐的習慣,然而這樣的行為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研究發現,在進食後的特定時段進行運動,能帶來多重健康效益。

首先,輕度運動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食物消化吸收,有效緩解腹脹等不適感。其次,適度活動可預防餐後血糖快速上升,減少因胰島素分泌過多導致的脂肪堆積。此外,持續的運動習慣能提升整體代謝率,協助身體更有效率地消耗熱量。

輕度運動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食物消化吸收,有效緩解腹脹等不適感。(示意圖/pixabay)

日本知名醫學專家牧田善二醫師表示:「飯後立即開始輕度運動,對於抑制血糖上升的效果最為顯著。若延遲超過1小時才運動,血糖值已達高峰,將大幅降低減脂與控糖的效果。」他特別推薦深蹲運動,建議以每組10次、共3組的方式進行,若採用需時12秒的慢速深蹲,則只需完成10次就能達到理想效果。

針對運動時長,專家建議維持15至30分鐘的活動時間,能有效穩定血糖並啟動燃脂機制。牧田醫師更強調:「即使只有5至10分鐘的運動時間,其抑制血糖的效果也優於每日行走1萬步。」

深蹲運動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可改善下肢循環,減少腿部浮腫與脂肪堆積,適合飯後進行。(圖/Pixabay)

研究也指出三種最適合飯後進行的運動方式:深蹲運動、20分鐘散步,以及爬樓梯或踮腳尖運動。這些運動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可改善下肢循環,減少腿部浮腫與脂肪堆積。

專家特別提醒,雖然飯後運動對健康有利,但仍需注意幾個重要事項:應避免進行高強度運動以防止腸胃不適;同時需搭配均衡的飲食計畫,並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才能達到最佳的減重效果。研究顯示,長期堅持這樣的運動習慣,不僅能改善體重控制,還能提升整體健康狀態。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