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詐銀行頻凍結帳戶超擾民!金管會提三解方盼改善

分享:

詐騙猖獗,國銀為打詐啟用AI系統偵測加速凍結帳戶已嚴重擾民,多位立委關切。金管會主委彭金隆13日指出,國銀警示帳戶已從高峰往下走,9月警示帳戶首度出現負成長,且38家銀行及郵局中,有25家銀行警示戶數都下滑,代表國銀打詐已見成效,造成擾民部份已要求銀行做三大改善,包括AI精準打詐、解鎖專線設置、24小時解控,避免過度干擾民眾。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資料圖/中天新聞)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資料圖/中天新聞)

立委顏寬恒、黃珊珊、李彥秀、林楚茵等在財委會上質詢,民眾的薪轉戶莫名其妙被鎖住,而要解鎖時間又冗長,導致薪資無法扣房貸、學費等,影響生計,相當擾民。

彭金隆指出,民眾的閒置帳戶被詐團利用來當人頭戶愈來愈多,從過去警示戶僅6.6萬個,到2025年年初已暴增到15萬個警示戶,過去每個月平均增加3千個警示戶,情況嚴峻,但在銀行積極管控下,「到9月首度出現負成長」,而且過去只有10家銀行警示戶下降,現在已經來到25家,顯示「控管是有效的」。

彭金隆說,帳戶管控分為兩類:一是檢調凍結的警示帳戶,銀行不得自行解控;二是金融機構自行管控比較好解鎖,目的在確認、查證資金異常來源,並要求客戶重新進行KYC認證。

銀行頻頻凍結帳戶造成民怨,金管會提出三解方改善。(報系資料照)
銀行頻頻凍結帳戶造成民怨,金管會提出三解方改善。(報系資料照)

銀行局長童政彰進一步指出,2022年1月時警示帳戶只有6萬6千多戶,之後每月增加速度以1,000至3,000戶在增加,所以今年年初突破15萬戶,所以希望國銀有一個有效的管控讓警示帳戶下降,所以今年4月起正式把37家金融機構列為評比,所以銀行全都動起來,就導入各項打詐新技術,像是AI偵測、預先監控客戶。

童政彰指出,今年六月時發現,過去警示帳戶是每月1、2千在增加,但今年六月起增幅就降至1,000以下,到了今年九月首度看到減少、減少逾580戶,所以整個控管是有效的。

童政彰指出,目前針對二家頻鎖帳戶擾民的銀行已進行了解,主要是AI打詐設定的問題,舉例來說,民眾的薪轉戶,每月匯入金額固定,可能會自動扣房貸、卡費,但若突然匯入一筆錢,或是每個月多了20萬、50萬這種金流異常時,AI就會偵測跳出異常警告,進行臨時鎖控,主要就是希望客戶臨櫃再做一次KYC,這在國外的洗防做法也是一樣的。

詐騙猖獗,銀行頻頻凍結帳戶引發民怨。(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詐騙猖獗,銀行頻頻凍結帳戶引發民怨。(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童政彰指出,已要求銀行從三方著手,加速解鎖,包括:AI打詐設定參數要更精準,二是在發生鎖帳戶後若有民眾反應要建立有效處理機制,例如設立專線,或是機器人可以處理,三是提供24小時解控服務:確保民眾夜間亦可解除誤鎖,且簡易案件應授權專線人員可於1小時內完成。

※本文授權自工商時報,原文:銀行頻繁凍結帳戶擾民 金管會提誤鎖三解方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