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抗藥性”有解了!乳癌療效提升至9成 癌症治療新突破!

分享: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新突破!臺北醫學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則破解癌症治療後的「死亡檢查哨」,找到癌症患者的抗藥性原因,同時發展出基因療法,未來可望搭配化學治療或免疫療法,大幅提升療效逾9成,不僅成果令人振奮,更率全國之先,首登國際頂尖「自然癌症期刊」。

北醫大與加州大學之研究首登國際頂尖「自然癌症期刊」。
(圖/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癌症發生率年年攀升,如何讓患者得到有效治療刻不容緩,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同時也是萬芳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蔡坤志醫師說明,傳統的化學治療僅能抑制約30%的癌症生長,近年興起的免疫療法也僅對約15%的病人有效,而團隊研究發現,癌細胞具有自我保護的「死亡檢查哨」機制,患者體內的NCOR2蛋白,會抑制訊息傳導,讓癌症對於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免疫治療有頑強的抗藥性,而如何突破「死亡檢查哨」這個機制,將大幅影響癌症治療的效果。

北醫大研究團隊並根據研究成果進一步開發可以有效克服抗藥性的創新基因療法,蔡坤志醫師說明,小鼠實驗發現,創新基因療法搭配現有的化療、免疫療法等治療方式,可以大幅增進療效,包括乳癌、胰臟癌的治療效果高達九成以上。

蔡坤志醫師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合作5年,找到癌症抗藥性的根本原因「死亡檢查哨」。研究團隊發現,癌細胞內的NCOR2與HDAC3蛋白組成的表基因調控機制,在接收化學治療或免疫細胞攻擊後,會抑制與細胞死亡與發炎有關的信息傳導網絡,進而關閉癌細胞死亡的路徑,因此稱為「死亡檢查哨」,而這也是各類實體癌症接受化學治療或是免疫療法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蔡坤志醫師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合作5年,找到癌症抗藥性的根本原因「死亡檢查哨」。
(圖/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蔡坤志醫師強調,北醫大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跨國合作研究,雙方除密集線上會議討論、分享研究進度,也明確分工加快研究效率,例如基因轉殖鼠動物實驗及腫瘤類組織培養與試驗,相較於傳統的抗體藥物研究需要6到7年、小分子療法更要耗時10年以上,基因療法算是進程較快,預計3到5年內可進入動物臨床實驗;除乳癌、胰臟癌外,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也針對腦癌展開試驗,而北醫大團隊則可更有效率的進行生化及分子實驗,包括後續基因治療的開發,雙方強強聯合,達成雙贏,更期待兩校持續合作為癌症病人帶來創新療法。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