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將至!中醫師推「正確進補方法」 生病、燥熱體質千萬別補

分享:
0:00
volume_up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今年的立冬是11月8日。民間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俚語,提醒民眾透過食補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

圖/photoAC 

根據《馬光醫療網》指出,現在許多民眾吃了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後,結果冒痘痘、口乾舌燥甚至咽痛失聲或者月經不來,還有銀髮族吃補後,失眠便秘或痔瘡出血等,到底該怎麼進補才是正確的呢?

馬光醫療網黃千瑞醫師表示,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我們可以先將民眾分為兩大類,一是「虛寒體質」,另一部分則為「燥熱體質」。

虛寒體質常見症狀有:怕冷、手腳冰冷、畏寒、臉色蒼白、精神萎靡、大便稀溏、或白帶多清澈水狀。

燥熱體質常見症狀有:怕熱、口乾舌燥、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白帶多稠且黃綠色。

中醫的「溫」補「涼」補,指的是食物的屬性,而非溫度。常見的羊肉、牛肉、桂圓就是偏溫性的食物,而螃蟹、瓜果就是偏涼性,但經過烹調煮食方法或加入辛香佐料或米酒,食物屬性也有可能改變。黃千瑞提醒如果有感冒、發燒、喉嚨痛、咳嗽有黃痰等症狀,以及三高患者,或燥熱體質等,則需要避免進補以免造成身體不適。

如果進補過頭,有腹脹、腹痛、腹重沉墜感,抑或是噁心等症狀,可以按摩穴位來改善症狀。

建議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可以找肚臍上下左右附近穴位為按壓點,局部點按輕柔,或是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鐘按摩腹部也行。

天樞:肚臍左右2寸(三指幅)

大橫:肚臍左右左右4寸

水份:肚臍上方1寸(拇指寬)

圖/馬光醫療網

下脘:肚臍上方上方2寸

中脘:肚臍上方上方4寸                                                              

氣海:肚臍下方1.5寸

關元:肚臍下方下方3寸

圖/馬光醫療網

2.按摩肢體穴位能助消化解不適

每次3到5分鐘,用指腹指尖輕壓點按穴位。

合谷穴:在手掌橈第一掌骨之中點處。當拇指、食指兩指併合時,虎口部肌肉隆起最高處,往食指側按壓則有感。

內關穴:位於腕關節內側,腕橫紋上量三指寬(2寸),兩筋之間。內關穴位可以處理胸滿脹痛、噁心嘔吐。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向下3大約四指寬處。


 

留言衝人氣 6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