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28歲的林小姐月經總是拖延,體重莫名增加、臉上青春痘更是揮之不去,就醫後診斷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醫師示警,若不及早介入,將增加子宮內膜病變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婦產科醫師劉政賢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源於排卵功能與荷爾蒙失衡,常見月經混亂、不孕、雄性激素過高導致多毛或黑色棘皮症,還伴隨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等隱憂。
「最重要的是整合式治療,先改變生活型態,再按需求給予藥物。」劉政賢指出,林小姐先從飲食與運動下手:以地中海飲食為基礎,餐盤一半是蔬果,四分之一優質蛋白質,剩餘才是低碳澱粉;每週四天、每次至少五十分鐘交替瑜伽、重訓與快走,搭配不吃宵夜的輕斷食,目標減脂增肌、改善胰島素敏感度。
藥物方面,林小姐因有生育計畫,加用促排卵藥物克羅米芬;為對抗胰島素阻抗,則補充二甲雙胍。三管齊下後,她在三個月內體重減少五公斤,體脂下降,月經週期逐漸規律。超音波檢查顯示卵泡與子宮內膜發育良好,在醫療團隊把關下順利受孕。

劉政賢提醒,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治療須因人而異:若以改善皮膚為主,可先用避孕藥調節荷爾蒙;若體重過重,重點在飲食與運動;若兼有胰島素阻抗,則應合併口服降糖藥。無論需求為何,規律作息與壓力管理都是基礎,每晚七小時高品質睡眠、避免熬夜進食,並透過冥想、深呼吸或興趣活動穩定內分泌。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專科護理師簡珮君補充,患者最好紀錄體重、血糖、基礎體溫與月經周期,才能及時調整治療;若出現噁心、頭暈等藥物副作用須回診評估。心理支持亦不可少,壓力過高易擾亂賀爾蒙,若有焦慮可尋求諮商或支持團體。對想懷孕的女性,專業人員會協助備孕飲食、規律運動並持續監測排卵,以提升受孕率。
「多囊並非絕症,只要飲食、運動、生活作息配合醫囑,大多數患者都能恢復正常排卵,甚至成功懷孕。」劉政賢強調。林小姐的經驗證明,從日常做起,堅持三個月就能看見身體的轉變;她的孕期如今平穩進行,也給許多同樣困擾的女性一劑強心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