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死亡率最高達80%!中暑和感冒好像!「喉嚨痛、咳嗽」2關鍵症狀差異!

分享: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全台變「燒番薯」熱爆了!氣象署觀測,今天全台最高溫出現在屏東三地門37.8度。當人體處於高溫環境中無適當防護措施,恐因無法正常調節體溫而發生熱傷害,其中以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致器官衰竭,死亡率超過30%,最高到80%。醫師何松穎指出,起初症狀與感冒相似,可先以有無「呼吸道症狀」做初步診斷。中暑有哪些警示症狀,一圖帶你測。

中暑可分為「傳統型中暑」及「勞動型中暑」

國健署指出,常見熱傷害依嚴重程度分為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最需小心,且未必會依上述順序出現,也可能一開始就很嚴重。中暑可分為「傳統型中暑」及「勞動型中暑」,前者多指缺乏對於環境、氣溫、濕度改變的適應力,多發生於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

根據ETtoday報導,勞動型中暑患者則多發生於處高熱環境中之工作者,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而呈現乾燙潮紅,患者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最後造成中樞神經異常,未盡速處理可能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等致命併發症,甚至死亡,中暑患者死亡率為30~80%。

勞動型中暑患者則多發生於處高熱環境中之工作者,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調節功能失常而無法散熱而呈現乾燙潮紅,患者會出現意識不清且體溫超過40°C, 中暑患者死亡率為30~80%。

國健署也提供「中暑相關症狀」供民眾自測,包括是否有「頭昏、頭痛、虛弱、口乾、肌肉痛、肌肉痙攣、嘔吐(2次以上)、反應變慢、渾身虛弱不對勁、皮膚燙、體溫高、失去意識超過1分鐘?」若多數症狀符合,請立即停下手邊活動,請求店家、民眾或撥打119,千萬別自己硬撐,以免錯過急救黃金時間。

根據《今健康》採訪家醫科醫師何松穎指出,中暑症狀與感冒相似,常見頭痛、頭暈、體溫過高,因此在一出現不適時可先以「呼吸道症狀」做初步診斷,感冒會有喉嚨痛、咳嗽出現;反之若沒有,很可能是中暑。他也提醒,當體溫超過40°C以上、意識不清或嚴重頭痛,且出現其他如心悸、無汗、抽筋等脫水症狀,甚至難以摸到脈搏跳動等特殊狀況應立即就醫。

中暑症狀與感冒相似,常見頭痛、頭暈、體溫過高,感冒會有喉嚨痛、咳嗽出現;反之若沒有,很可能是中暑。

「夏天室內有冷氣要開冷氣,沒冷氣可以多沖水。」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提醒,人體均溫為36~36.5°C,當室外溫度比體溫低,開窗通風就可達降溫效果,若動輒達37、38°C高溫,「此時吹進室內的風就變熱風了」,建議家中未安裝冷氣者,可以靠沖水後吹電扇,讓汗水快蒸發,進而帶走熱量。除了在家中可靠沖水降溫外,朱柏齡也分享夏日消暑小撇步,泡冰水、使用循環式冷毛巾,或把衣服噴濕,透過體表水分蒸發帶走熱量。

對於戶外工作者,除了要帶足夠的水外,也可以穿冷卻背心,或者在脖子等處披涼感毛巾,同樣可幫助降溫。最後,朱柏齡提醒,中暑患者死亡與預後和高溫持續有關係,若發現家人中暑昏倒,也可在等待救護車抵達前先幫其泡水或冰敷降溫,若真的天氣太熱,又捨不得開冷氣,也可以去圖書館等公共空間避暑,降低憾事發生機率。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