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也會「發黴」!5類人風險高 潮濕+免疫力低恐中標

分享:

近日連日降雨造成濕度飆升,也讓人體成為黴菌滋生的溫床。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特別指出,在潮濕與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下,人體多個部位都可能因黴菌感染而「發霉」,若未及時治療,恐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連綿雨天會讓人體成為黴菌溫床,嚴重者可能導致送命。(示意圖/取自pixabay)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連綿雨天會讓人體成為黴菌溫床,嚴重者可能導致送命。(示意圖/取自pixabay)

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根據《J Fungi》期刊報導,全球每年約有1.5億人面臨嚴重黴菌感染的死亡威脅。而在台灣這樣濕熱的環境中,最常見的就是皮膚黴菌感染。

黃軒醫師指出,像腋下、鼠蹊部、乳房下方等皮膚皺褶處,由於長期潮濕悶熱,是黴菌最愛的棲息地。根據2008年刊登於《Mycoses》的研究,在潮濕環境下,皮膚黴菌感染率高達20%至25%。

除了皮膚,口腔也是黴菌易攻之處。特別是長期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的哮喘患者、配戴假牙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都容易感染口腔念珠菌(oral thrush)。

黃軒醫師甚至提到,美國感染病學會(IDSA)曾於2016年發布指引,提醒免疫力低下者要格外留意口腔黏膜健康。

除此之外,肺部黴菌感染則更加隱匿且危險。慢性肺部疾病或曾罹患肺結核的病患,較容易罹患慢性肺部曲黴菌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根據2021年刊載於《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的報告,全球每年新增患者超過300萬人。這類感染若未察覺,可能進一步擴散至全身。

另一個常被忽略的部位是指甲,醫學上稱為甲癬(onychomycosis),盛行率達5.5%。特別是糖尿病病患與老年人,由於末梢循環較差,免疫力亦較低,更容易成為黴菌溫床。

免疫力低下者是高風險族群,包括糖尿病患者、癌症與器官移植後需長期免疫抑制治療者、長期使用抗生素或類固醇的病人,以及年長者或居住在潮濕地區的人都需特別注意。

黃軒醫師也根據一篇收錄於《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的研究指出,侵襲性黴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s)在免疫低下族群中的死亡率可高達50%至80%,顯示黴菌感染對人體健康構成的嚴重威脅不可忽視。

黃軒醫師建議,預防黴菌感染應從生活細節做起,包括每天洗澡後徹底擦乾皮膚皺褶處與腳趾縫,穿著吸濕透氣的衣物與鞋襪並勤於更換;運動後也應立即換下濕衣。糖尿病患者則應嚴格控糖,並維持良好作息與營養,提升整體免疫力。

黃軒醫師也提醒,若出現皮膚搔癢、紅腫、脫皮,或呼吸道與陰道異常症狀,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就醫檢查,避免小黴菌釀成大問題。黴菌不只是家中牆角的黑斑,也可能悄悄在體內作亂,尤其是在這樣濕氣不斷累積的季節。(CTWANT)

【更多CTWANT新聞】

月薪4784元…深圳女申請破產「債務竟高達2544萬」 網全看傻:高手

交往4年結婚!富家女揭男方離譜算計 遭嗆「跟我睡過沒人要妳了」

美國麻疹疫情肆虐11州 患者人數突破1千例「7成在德州」

留言衝人氣 10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