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日前預告修法,擬開放急診醫學科醫師可執行特定醫美手術,此消息一出立即在急診醫學界引發強烈反響。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急診界人士諷刺地稱此為「急診大利多」,暗指此舉將導致「愈來愈多的急診醫師將無痛平轉醫美」,進一步加劇目前已面臨的人才流失問題。

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發布的「一一四年急診醫學專科醫師執業狀況調查報告」,具有急診專科醫師資格且仍在職者,今年比去年增加一○一人。儘管多數急診醫師仍在醫院執業,但非醫院執業的比例明顯上升,今年較去年增加百分之二點五五,顯示急診醫師轉往醫院以外執業場所的趨勢日益明顯。
在地區分布方面,高屏區的增幅最為顯著,從六十五人增至九十人,增幅達百分之三十八點五。其次為台北區,由一一十九人增至一五七人,增幅百分之三十一點九。這些數據反映出急診醫師離開醫院後,投入診所或醫美市場的趨勢愈來愈明顯。
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表示,急診醫師平均執業滿十五年後,約一半會選擇離開醫院,多半轉至診所或醫美領域發展。他指出,真正驅動急診醫師離職的核心原因是「急診壅塞」問題。許建清進一步解釋,目前醫療環境惡劣,急診不得拒收病患,原本一名急診醫師最多應照顧五床病人,但急診壅塞情況下,常需同時照顧十五至廿床。

許建清強調,部分患者因照護不足而病情惡化,令醫師產生「上班就是在害人」的自責感,導致眾多醫師萌生去意,轉往不需值班、收入誘因高的社區診所或醫美診所。
一位不具名的急診專科醫師則指出,近年來急診醫師人數雖有增加,但轉往醫美市場的人數也不少。他表示,到了醫美領域,這些醫師反而較少進行手術,多從事光電治療、針劑注射等療程,因為部分高風險的醫美手術涉及病人生命安全,不是每位醫師都願意承擔動刀的風險。這位醫師感嘆,如此一來,確實造成人才大材小用,令人無奈。
衛福部此次修法被醫界視為可能加速急診人才流失的政策。醫界人士擔憂,若開放急診醫師執行特定醫美手術,將進一步鼓勵急診專科醫師轉往工作環境較佳、收入較高的醫美領域,使本就人力緊張的急診室面臨更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