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習慣在上廁所時滑手機,消磨如廁的時間。而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如廁時滑手機,恐怕會增加罹患痔瘡的機率,原因在於在馬桶上停留更久。研究透過內視鏡檢查與問卷交叉比對,發現規律性滑手機會讓痔瘡風險增加46%。

根據《CNN》報導,這項研究刊登於《PLOS One》,受試者為125名接受大腸鏡篩檢的成年人。研究團隊蒐集如廁習慣、是否攜帶手機上網、排便是否用力、日常運動量與膳食纖維攝取等資料,再比對內視鏡結果。
資料顯示,66%受試者自稱會在馬桶上滑手機;與把手機留在外頭的人相比,這群人待在馬桶上的時間明顯拉長,其中37%每次超過5分鐘,非手機族僅7%。至於滑手機內容,約54%的人看新聞,44%耗在社群媒體。
研究資深作者、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腸腦研究所醫師帕斯里查(Trisha Pasricha)解釋,帶著手機進浴室容易失去時間感,社群平台的演算法讓人不自覺坐更久,健康代價卻在累積。她強調,手機對生活影響遠超過想像,而這次只是剛好在「排便」這件日常中被看見。

報導中提到,當人類因久坐,造成肛門附近局部壓力升高、血液滯留時,肛門附近血管就會腫脹,導致搔癢、疼痛、不適與出血。
醫界早知久坐會讓風險升高,而坐在馬桶上的危險更甚於椅子,因為開放式馬桶座讓骨盆底缺乏支撐,臀部位置又更低,座圈壓力直接壓在直腸區域,使血流更易淤積。
帕斯里查指出,問題核心不是「用力」而是「坐太久」。這項研究也顯示,手機族並不比非手機族更常便祕或更用力,真正差別在於無意識延長了坐姿時間。

姿勢不良也是另一個隱憂。新澤西州聖名醫療中心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甘塔(Hima Ghanta)說,低頭滑手機時人體容易駝背,而直腸與肛門的角度本來就彎曲,駝背會讓排便更不順;相對而言,蹲姿能拉直直腸,改善角度。過去習慣蹲式的人群痔瘡問題就少得多,如今改坐式馬桶,加上久坐,風險自然疊加。
紐澤西州大西洋岸胃腸醫療聯合診所醫師舒克拉(Sandhya Shukla)觀察到,年輕人痔瘡就診比例增加。雖然低纖飲食與肥胖是常見風險因子,但她認為「馬桶上滑手機」已成主要原因之一。雖然本研究受試者多為45歲以上成人,帕斯里查認為結果同樣適用於年輕人,因為他們更依賴手機,只是較難找到不用手機的對照組。
醫師建議,最簡單的做法是把手機留在浴室外;若做不到,就要縮短時間。傳統建議是每次如廁不超過10分鐘,更理想是控制在3至5分鐘。對於容易「滑到忘我」的人,可以設鬧鐘,或用內容量來提醒自己,例如看完兩支短影片就停下,自我檢查是否仍有便意;若沒有,就先起身,稍後再試,不必硬坐等待。(CTWANT)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外媒揭最新研究 如廁時低頭滑手機「痔瘡機率爆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