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官媒《央視》28日調查報導發現,天津市濱海新區長達13年的建設週期,有高達37萬平方公尺的土地無人管理,爛尾樓多達百座。
據大陸官媒《央視》節目「焦點訪談」報導,大陸天津市濱海新區的夏翔化工管材物流中心,10年前計劃投資人民幣13億元(約新台幣58億元),打造一個集採購、倉儲、交易結算為一體的現代物流集散基地。
當時報導號稱,該項目已有150多家商店準備進駐,並預估將吸引近1000家商家,年銷售額有望達到200億元,但自2011年8月開始建造至今,園區既無商店進駐,基地建設也仍未竣工。
據「天津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顯示,此基地建設按規定應於2016年7月28日前竣工,但該項目在2016年後就停工至今,早已人去樓空,爛尾多年。
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濱海新區分局總工程師李勇表示,該項目自完工截止日至今都無人監管,土地供應完後的管理應該由該局負責,並認為該局沒有嚴格履職,「忽略這事了。」
報導引述一份天津市濱海新區信訪辦的工作文件中發現,該項目動工後,因涉及無銷售許可、不當宣傳、擅自更改規劃施工等問題致項目停擺,之後雖然多次進行建設整改,但至今仍無法規劃驗收。
項目開發商廈翔公司表示,過去曾按要求停止項目宣傳,並就違規部分進行調整,但項目銷售許可等手續仍無法辦理,再加上政府扶持政策不能有效落實,金融機構及合作單位持觀望態度,致企業資金鏈斷裂,施工單位停工,商家紛紛註銷,一系列原因導致項目停滯至今。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土開發室主任黃征學分析,政府調整規劃及承諾的配套條件沒有實現、企業本身經營不善及市場環境改變都可能是導致園區爛尾樓的主因。
大陸原國土資源部於2012年發布「閒置土地處置辦法」,要求未動工開發的閒置土地,可透過徵繳土地閒置費、無償收回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方式處理閒置土地。
但黃征學表示,各地在執行面上對閒置土地的認定標準不一,再加上擔心處置閒置土地會增加企業的資金壓力,將土地抵押造成銀行抽貸,可能形成收縮效應,導致處理閒置土地一事難以推進。
以天津市濱海新區為例,2023年上半年批而未供土地處置任務是2655公頃,但完成處置情況為69.19公頃,處置完成比例僅為2.61%。(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