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人將近視問題歸咎於3C產品使用過度,然而高雄五福諾貝爾眼科粘靖旻院長指出,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近距離用眼行為,而非電子產品本身。

粘靖旻院長表示,專注看近物時,眼睛會啟動調節機制,睫狀肌收縮讓水晶體變厚,同時雙眼會向內聚焦產生輻輳反應。無論是看書、寫字、做手工,只要是30公分內的近距離活動超過30分鐘,都會對眼睛造成同樣的負擔。
針對傳統閱讀與現代閱讀的比較,粘靖旻解釋,從眼科角度來看,無論是閱讀紙本書籍還是電子螢幕,關鍵都在於用眼距離和持續時間。古代的書生也會近視就是最好的證明。傳統的苦讀模式,眼睛長時間聚焦在33公分左右的距離,睫狀肌持續收縮無法放鬆。
對於近視形成的機制,粘靖旻說明,近視度數增加的真正原因是眼軸拉長,這個過程一旦開始就很難逆轉。當長時間進行近距離活動時,眼球會接收到需要看近物的信號,為了減少調節負擔,眼軸就會慢慢拉長來適應這種需求。

在近視發展階段方面,粘靖旻指出,近視通常分為兩個階段:「初期的調節性近視,也就是假性近視,主要是睫狀肌過度緊張造成的暫時性視力模糊,這個階段還有機會透過休息和治療來改善。但如果持續近距離用眼不加以控制,就會進展為軸性近視,也就是眼軸真正拉長的不可逆近視。」
關於近視預防,粘院長強調,最有效的近視預防方法不是避免3C,而是增加戶外活動時間。研究顯示,每天至少2小時的戶外活動可以顯著降低近視發生率和進展速度。戶外的自然光線可以刺激視網膜釋放多巴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能夠抑制眼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