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徵兵30萬,一場嚴重時空錯位的對決終於登場

分享:

2022年9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發表視頻講話,宣佈進行部分動員,預計涉及30萬人。這是俄羅斯在「二戰」之後首次進行動員。普丁還表示,俄羅斯將支持烏克蘭四州公投,在領土完整受到威脅時將使用「全部武器系統」。

有分析指出,俄烏衝突已全面升級為俄羅斯與美西方的對決。為何俄烏戰事會走到這一步?如何理解其中一系列不尋常行為?

烏克蘭士兵於2022年9月23日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最近奪回的庫皮安斯克開火(圖/美聯社)

《文化縱橫》2022年第3期刊載了張昕題為《作為帝國間衝突的俄烏戰爭》的分析文章。張昕從當今俄羅斯領導人的世界觀入手,揭示俄羅斯行為背後的心態和邏輯。

他指出,圍繞這一戰事展開的,是兩套帝國體系之間的糾纏和競爭:一邊是以華盛頓為中心的安全治理模式加上以布魯塞爾為中心的經濟治理模式,可稱為「跨大西洋體系」;另一邊則是俄羅斯試圖重建的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歐亞體系。而烏克蘭可以說是兩個帝國體系在分裂歐洲鬥爭中的最大賭注。

張昕分析,在這場俄羅斯重建「小帝國」阻擊跨大西洋「大帝國」的競爭中,大帝國的擴張已進入一個主要依賴盟友體制、資本控制、文化浸染的階段,而俄羅斯的「帝國反擊」則表現出鮮明的19世紀特徵。

空間上,高揚以民族族群為基礎的領土性訴求,甚至帶有越來越濃重的「領土收復主義」特徵;時間上,高度選擇性地使用蘇聯遺產,以文明論為基礎構建歷史統一的「俄羅斯世界」來構築自己的反擊攻勢。

在這樣的時空觀裏,當俄羅斯判斷存在威脅時,便可以在境外(但可能是「俄羅斯世界」內)使用武裝力量。這被視為俄羅斯發動對烏軍事行動的道義正名之一。在此意義上,俄烏戰爭被理解為俄羅斯文明對西方文明及其代理人(烏克蘭)的生存危機式的自衛反擊。

作者認為,如果冷戰後的美國是國王新裝故事中那個自己不穿衣服,還耀武揚威地要別人按他的要求穿衣行事的國王,那俄羅斯就是那個敢於挑破國王裸身現實的小孩,但他反抗的方式是走到國王面前脫下自己的衣服。

對於這種用「憤世嫉俗」來抵抗「偽善」的策略,無論是部分歐美國家試圖推銷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還是大多數國家堅持的以國際法和聯合國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其實都不能有效解開其中的困局。

作為帝國間衝突的俄烏戰爭對人類政治生活基本規則的長時段衝擊,才剛剛開始。

延伸閱讀: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