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的「第三次抵銷戰略」:AI加無人機能讓美軍重返榮耀嗎?(羅慶生)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羅慶生

不久前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接受媒體專訪時透露一項計畫,指出美軍將在中共動武時在台海部署數千架無人潛艇、船艦和飛機阻止解放軍,以爭取時間應變。因為計畫名稱是聳動的「地獄景觀」(hellscape)而引起注意。

美國印太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日前受訪證實,美軍近2年試驗的「地獄景象」(Hellscape)無人載具作戰概念,是針對台海。圖為美軍MQ-9無人機。(圖 / 美聯社)

帕帕羅雖然沒有明講,但數千架無人載具集結在台海附近,肯定有相當大部分是由AI操控的蜂群或戰鬥機器人,由人員遙控那麼多無人機不切實際。那麼,這意味AI加無人機將成為美軍未來嗎?

我們看美國這幾年,要求台積電先進製程到美國設廠、封鎖中國大陸企業取得先進製程晶片與製造技術,同時不斷以「可軍用」理由將中國先進AI企業列入限制貿易的實體清單。美國阻擋中國發展軍用AI,自己則加速推動,顯然有個深層戰略正在進行。要釐清脈絡,需從美軍「第三次抵銷戰略」談起。

AI與第三次抵銷戰略

2014年,俄羅斯佔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當時還在打反恐戰爭的美軍警覺俄羅斯與中國軍力快速發展的威脅,國防部於是提出「國防創新倡議」,要求全軍以創新思維,發展新的軍事戰略以為因應,被稱為「第三次抵銷戰略」。

所謂「抵銷戰略」,就是透過創新思維,尋求新戰略以抵銷對手優勢。第一次抵銷戰略在1950年代提出,口號為「新視野」(New Look),目標是抵銷當時蘇聯在傳統武力上壓倒性的數量優勢,最後發展出「大規模報復」的軍事戰略。美國削減陸軍,集中資源發展核武器和戰略空軍,利用核武的大規模報復,嚇阻蘇聯軍事擴張。

到了1970年代後期,蘇聯核武發展已與美國形成「恐怖平衡」,越戰失敗的教訓,則使美軍再度重視陸軍。第二次抵銷戰略提出後,陸軍和空軍聯合發展出以空中武力打擊敵軍後方的「空地一體戰」。這個軍事戰略在1990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中證明有效,美國海軍於是也加入而發展出「空海一體戰」。

在兩次成功經驗後,第三次抵銷戰略的目標,是要抵銷強權競爭下(包括俄羅斯與中國)美國逐漸失去的科技優勢。在亞太地區更明確,就是抵銷解放軍在「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上的優勢。解放軍在大陸沿海部署了大量的陸基反艦飛彈,可以對靠近的敵艦發動難以抵擋的飽和攻擊。這是解放軍在西太平洋的「主場優勢」。

國防部主導者是副部長沃克(Robert Work)。他仿效當初的New Look,提出大創意(Big Idea)的口號,主張聚焦在AI與自主系統的各項科技上。沒錯,早在2014年,AI軍用的概念就已經擺上美國國防部官員的辦公桌。

然而,這個Big Idea並沒有獲得國防官員的普遍支持。首先,每次抵銷戰略提出都造成國防資源的重分配,影響軍種與軍工企業利益,爭議自然難免。有人即主張應將資源投入長程精準打擊這種比較熟悉的領域,質疑AI是否能形成真正的突破。

主要爭議是,即便AI與自主系統可以攔截鋪天蓋地飛來的攻艦飛彈,船艦也攜帶不了那麼多防空飛彈或彈藥。防空飛彈成本也過於高昂,往往超過攻艦飛彈,不符合經濟原則。美國海軍因此研發磁軌砲與高能雷射作為配套。

第二個質疑是,就算AI有用,美國發展AI也未必較中國更具比較優勢。相較美、蘇冷戰時期各自封閉,21世紀已形成全球化市場,中國獲得商業技術的管道與美國企業相同,而大多數最佳的自主系統與AI科技,都是商業導向。如果不能阻止中國從商業管道獲得美國技術,美國就無法在尖端AI的研發上維持領先。

美國戰略社群當時就已經討論與中國「脫鉤」。然而,2016年川普選上總統,沃克雖跨越歐巴馬總統任期繼續留任,但主張平衡美中貿易逆差的川普並不支持對中國設限,反而主張把更多美國商品賣給中國。2017年7月沃克離職後,第三次抵銷戰略的聲音就逐漸沉寂。

拜登總統上任後出現轉機。拜登支持「小院高牆」的科技封鎖,創造美國繼續領先中國AI技術的機會。然而磁軌砲與高能雷射的研發並不順利。

雖然理論上磁軌砲的砲彈不會接觸砲管,在陸地上試射也的確如此,但在洶湧的海面上卻很難避免。砲管磨損問題一直無法解決。2021年海軍決定停止磁軌砲研發。今年5月,裝設在朱瓦特號驅逐艦上的磁軌砲主砲拆除,改裝垂直發射器。磁軌砲項目正式終止。

高能雷射則無法突破聚焦能量不足的問題。如果需要照射數秒鐘才能摧毀目標,那要部署多少具發射器才能應付十數枚同時攻來的飛彈?不能瞬間摧毀目標的雷射砲實戰價值有限。美國需要新的低成本武器才能讓AI發揮功能。

2022年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無人機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形成新的啟發。廉價、高效,優於傳統飛彈的高性價比引人注目。AI操控無人載具將在未來戰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已不受懷疑。

去年8月28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希克斯(Kathleen Hicks)出席國防工業協會(NDIA)主辦的新興技術會議,即公布了稱為「複製器」(Replicator)的戰略倡議。她指出,國防部將在未來18至24個月內,在多個領域部署數千個「可消耗的自主系統」。這通常指的是AI操控的自殺無人機。

同時與會的前印太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則提到「地獄景觀」計畫。這是該計畫首次曝光。他還指出一些細節,例如24小時內部署1000架無人機。與會的軍工企業高管當然都很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新的訂單、新的國防資源大餅。然而,AI加無人機,真的能讓美軍重返榮耀嗎?

AI加無人機的問題

這10年中國科技快速發展,美國軍事科技喪失優勢的情況已較2014年更為嚴重。然而「地獄景觀」是種「不對稱作戰」的防衛計畫,只凸顯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弱勢,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美軍在西太平洋正面臨愈來愈巨大的挑戰。雖然美軍艦隊總噸位與垂直發射口數量超過解放軍,但多數老舊、維修困難。從妥善率觀點,戰力要打個5到7折。美軍又是全球部署,印太戰區頂多投入6成兵力。解放軍則只在西太平洋作戰,不僅有數量優勢,還有主場優勢,並且隨著飛彈射程愈來愈遠,主場範圍已越過第一島鏈。未來轟20如果順利服役,還將威脅第二島鏈,甚至觸及夏威夷。

美軍很清楚解放軍主場範圍擴大,沖繩美軍已經在火力威脅下。為避免戰時成為人質,撤軍是很正常的選擇。依據日本媒體報導,三分之一的駐沖繩美軍將轉移到關島和夏威夷,從原本的3萬人減少到2萬。這或許還只是第一階段,未來隨著AI的廣泛運用,駐沖繩美軍將會愈來愈少。

因此「地獄景觀」計畫企圖運用大量無人載具作戰,並不是要增強美軍戰力,而是要填補從沖繩撤軍後的戰力空缺。然而這真的不是好主意,因為美國對此並沒有比較優勢。

美軍從烏克蘭戰爭吸取經驗,解放軍也是。未來戰爭極可能是以無人機打前鋒。所謂的「地獄景觀」計畫,並不是解放軍登陸船團遭數千架美軍無人機瘋狂攻擊的「無間地獄」,而是雙方無人機對打的「無人地獄」。數千架無人載具可能在24到48小時就消耗殆盡。然後,戰爭要不要繼續打?如何打?

中國是無人機製造大國,有完整產業鏈,可以源源不絕地生產。美國則不然,庫存打完後,後續生產就可能跟不上消耗。美國製造的優勢是品質優良、堅固耐用,然而「可消耗的自主系統」並不需要堅固耐用,因為那是只用一次的消耗品。例如美軍的「彈簧刀」,這款滯空彈藥發射出去後,如果找不到攻擊目標,燃料耗盡後也會自己掉下來。

美國的比較優勢,正如希克斯在那場會議上所表示的,是「人民的創新精神」。講白了,就是阻擋中國,自己則快速發展的AI軟、硬體。讓美國的軍用AI,有機會比中國的更聰明。

美軍已尋求將商用的「生成式AI」轉化為協助軍事行政、決策、指揮與戰場管理的軍用AI,例如美國陸軍的Donovan、海軍的Amelia、空軍的NIPRGP等AI助理系統。空軍也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研發AI駕駛現役戰機。甚至已排擠次世代制空權(NGAD)的研發計畫。台積電傳出「3奈米訂單」供不應求的消息,不排除其中有相當數量是美軍轉來的急單。而這,或許才是美軍真正的未來。

AI駕駛戰鬥機可以排除人類體能限制,作出更大G力的動作,纏鬥時能贏過人類駕駛員。如果美軍現役戰機都能由AI駕駛,有機會發展出新戰略改變戰場規則。至於更聰明的AI是否能與更強戰力畫等號?以及「魔鬼終結者」噩夢會不會成真?就是另外的問題。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天新聞網、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