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俊傑
職業:台東青農
談到永續發展,是近年來常常出現的名詞,在商業上、政治上都變成衡量的指標,但多數人可能不解相關複雜的名詞意義,實際上很簡單,就是讓環境發展跟利益做出平衡。但是永續發展的策略,卻必須要因地制宜,發展專屬特色,因為各個地方面對的問題與發展程度都不盡相同,需要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模式。
以縣市來說,台北市跟花東地區要處理的永續發展問題就很不一樣,花東地區因為結構上的限制,沒有工商業的發展,因此企業需要的永續發展指標,例如碳排查等,在那邊會變成衡量農漁業發展的指標。
其中台東提出的慢經濟發展政策,她提到快思維、高效率去發展獨特的慢經濟產業,用政策鼓勵地方發展符合環保永續的世界潮流。在相關的指標性調查中,台東縣在 維持治安的整體表現、行效率與服務品質,項評比均為非六都組第一。
筆者自己身為台東縣的青農,這幾年就有明顯感受到饒慶鈴縣長的快思維、高效率發展慢經濟產業,尤其是行政的效率上,我們可能還優於西部很多縣市,特別是有關農漁民的權益與發展上,台東需要觀光產業支撐發展,這背後也需要農漁業去支援出台東特色,像是釋迦、紅藜麥等特色農產品,就會讓人連結到台東,讓觀光產業跟農漁業形成台東發展的枝幹。
談到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台東縣政府總是第一時間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因此他們的行政效率奪得第一名並不意外,像是我們的產品遇到中央執政帶來賣不掉的窘境,都是縣政府的很多公務員積極幫忙解決,縣長有都親自處理。
談到永續發展的指標,我認為在台灣,必須要發展更質性化的評估標準,對於我們農民來說,積極觀察生活中任何可以改變的生產流程,像是我們在處理廢棄農作物時,過去可能就是隨意處理,但是透過更深層的思考,反而創造出更多回收利用的空間,快思慢想的精神,或許在我們台東實踐中。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