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台灣的天坑案因素:如何建立監管機制?

分享:
0:00
volume_up

作者:黃豐楷

職業:土木技師

近期天坑案頻傳,也讓周遭居民人心惶惶,也會讓造成房價下跌的情況,很多人會將茅頭指向建商,但是會造成地面塌陷的原因有很多,加上台灣許多公共工程,像是捷運開通、地下水道建制、瓦斯管線、自來水管線等,都會是影響地面工程安全的因素。

天坑頻傳的背後,更應注重的是相對應的監管機制。(圖/本文作者提供)

從專業的分析來說,造成天坑的因素有兩個主要的長期因素,第一、日常工程回填問題,雖然竹北地區的地層是卵礫石層、強度較高,但日常施工高透水性,搭配相關公共工程施工管線回填不同材料或不確實夯實條件下,反而容易在地面下方帶出大小不一孔洞,這些孔洞就是引發天坑的主因。

第二、砂質土層跟水是主因,像是柏油路面的泥沙被水帶走,逐漸產生空洞,當路面承受不住上方車輛的重量於是塌陷,地下管線、箱涵破損,導致水在地下持續沖刷既有泥沙,最終掏空路基。

而台灣還有一些關鍵的長年因素也是造成容易地面塌陷的主因,像是台北地區因為身處盆地地形,加上地震因素也會造成土地液化,這些高度風險區域也都集中在人口稠密區域,因此加上上述提到的相關公共工程反覆施工,就會讓地面塌陷的機率增加,而台北市多數又是超過30年的老宅,因此地基不穩的因素也會增加,因此為何台北需要加速都市更新,如果不加速更新,去做一些我們土木技法上的地質結構改善工程,那天坑就會一直是未爆彈。

因此持平來說,少數政治人物喜歡獵巫取得政治上的聲量,可是不去解決背後的結構性問題,對於民眾權益一樣也是於事無補,我認為日常公共工程的檢控與監管才是最重要的議題,我們應該要討論,公共工程施工時,應該如何建立科學性、專業性的機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中天新聞網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