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登陸的丹娜斯颱風過後已近一個月,南台灣部分地區仍陷通訊孤島,立法院交通委員會8月4日舉辦「丹娜斯風災通訊中斷及復原過程與檢討及我國災後通訊搶救機制」報告,不少立委詢問到過去數發部大力推動的低軌衛星因應災害時通訊問題,為何這次沒發揮作用,官員透露,第一是設備不足,且沒想到實際狀況還有電力問題,也沒考慮過這麼大面積的通訊中斷要怎麼處理。

豪雨常導致淹水、土石流等阻斷交通,維持民眾的通訊非常重要。(圖/民眾提供)
立委翁曉玲詢問台灣為什麼不能開放用國際使用率高的SpaceX旗下衛星通訊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NCC代理主委陳崇樹表示,其實台灣一直都是持開放態度,兩、三年前中華電信就有去談,但Starlink有自己的考量,比較沒有意願在台灣落地,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認為有外資比例的法規問題,但其實現在都可以操作了。
資料顯示,截至7月31日,丹娜斯颱風後,還有2141戶市話、764戶寬頻、33個行動基地站還未修復。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表示,市話、寬頻8月5日修復完成,行動基地台預計10月底前全數復原完畢。
立委李坤城問到,還沒到戰爭考驗,風災、地震對通訊韌性就已有重大影響,但過去數發部提到我們有低軌衛星,全台、甚至離島都可以收到順暢的通訊服務,但這次風災就破功了,到底是什麼問題。立委徐富癸表示,這次報告不是看到未雨綢繆,而是連補破網都不知道怎麼補。
數發部次長闕河鳴表示,這次去參與救災的行動基地台,只有30台能接受OneWeb低軌衛星,去年花蓮地震時只有一台,所以增加採買到全台灣分區總計有30台,分給三家通訊業者,然而這也只能針對「點」,任何行動通訊車都只能處理「點」的問題,無法擴及到大範圍。
闕河鳴表示,過去有規劃五年增加到2500個接受器,車子則沒有規劃,預計今年底可增加到總計80幾台,但也不可能確保這種類型的風災通訊不中斷,因為面對大規模的故障,問題還是電力。這次研究發現,造成大規模斷訊的原因,四成是電力,五成是光纖網路,所以這次馬上調整前瞻計畫,改去購買行動的發電機,但後續也會有油料補給的問題。
不少立委也提到應該要打通行動漫遊,像是遠傳、台灣大哥大用戶不能用時,就能改用中華電信的。陳崇樹表示,因為這是特殊時期才能用的,現在的政策不許可,去年只是概念認證、技術可行,但真正要緊急命令發布後才能用,所以現在要開會建立SOP。(文/CTWANT)
【更多CTWANT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