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莫名想哭,甚至想死。」、「孩子越來越少去學校,不願出門,甚至拒學怎麼辦?」近年來,亞東醫院精神暨心身醫學部門診中,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求助人數逐年增加,其中包括憂鬱、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自我傷害,甚至出現自殺念頭。

根據台灣2015-2017年「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之流行病學調查」,台灣兒童青少年罹患任一精神疾病的終生盛行率高達32.3%,幾乎每三位孩子,就有一位曾遭遇心理健康問題。最常見的疾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10.5%)、焦慮症(10.4%)、以及自閉症類群障礙(1%)。
兒福聯盟2023年調查也指出,高達17%的國高中生屬於重度憂鬱傾向,21.1%的高中生曾認真想過自殺。青少年面臨的心理壓力,除了學業、同儕關係、家庭衝突,還包括網路霸凌等新興挑戰。
亞東醫院精神暨心身醫學部林竺君醫師表示,孩子在龐大壓力下,若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統與情緒出口,可能封閉自我、甚至走向極端。她提醒,當孩子出現日常生活功能下降、社交退縮、負面言論等警訊時,家長與師長應敏銳覺察,給予陪伴與支持,避免否定或責備,並及時尋求專業協助。

「很多時候,孩子並非叛逆,而是無法表達痛苦。」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常與環境壓力息息相關,林竺君醫師列出下述四類常見的疾病,並強調,透過專業心理評估,能更準確釐清問題來源,並對症下藥,協助孩子重新找回生活平衡。
- 焦慮症(如社交焦慮、恐慌症):焦慮、煩躁、易身體不適等。
- 憂鬱症:情緒低落、易怒、失眠、食慾變化,自傷風險高。
- 躁鬱症:情緒起伏劇烈,躁期有精力旺盛、睡眠減少等表現。
- 其他問題:如厭食、暴食、拒學、睡眠障礙與適應障礙等。
林竺君醫師提醒,青少年的情緒困擾往往藏匿於沉默之中,不易被察覺,也常被誤解為「想太多」而遭忽略。她呼籲社會大眾多一分理解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平安地度過青春期,當他們在人生的海上遇到風浪,我們就是那座燈塔。」
《中天關心您|請珍惜生命,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生命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24小時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