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私密處若長出突起或不規則形狀的痣,有可能是黑色素細胞瘤或與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相關的鮑溫氏症皮膚疹,若早期發現並治療可避免癌症擴散,但若延誤治療,可能轉移至肺部或腦部。

一名女性詢問男友陰莖長痣是否為性病,泌尿科醫師顧芳瑜解釋,陰莖長痣可能是皮膚癌類型之一的黑色素細胞瘤,或是鮑溫氏症的皮膚疹。針對後者,顧芳瑜指出這類皮膚疹外觀凸起,與一般類型的痣不太一樣,屬於癌前病變,與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有關。
顧芳瑜說明,鮑溫氏症的皮膚疹不只會出現在陰莖上,她最近就發現一名患者的皮膚疹長在臀部。她強調,只要皮膚有HPV感染,都有可能轉變成這類皮膚疹,並惡化成早期癌症,甚至轉移至肺部或腦部。
對於治療方式,顧芳瑜表示,若鮑溫氏症的皮膚疹在早期尚未擴散,可盡快進行手術或電燒治療,待皮膚長出新的組織後定期回診追蹤即可。她也提醒女性不可輕忽此症狀,曾有一名病人的皮膚疹長在外陰部。「不是所有的痣都有危險,如果突起或不規則形狀才比較需要注意,可再詢問信任的醫師。」顧芳瑜說。

根據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官網衛教資訊,痣的類型與成因大致可分為先天性、後天性及不典型三類。先天性痣主要與胚胎早期黑色素細胞發育異常有關;後天性痣則可能因陽光曝曬、荷爾蒙變化或免疫系統下降而形成或改變;不典型痣與家族遺傳有關,需特別留意,但只要定期觀察,多數情況仍可與身體共存。
醫學界常用ABCDE原則來判斷黑痣變化是否有危險。A代表痣的左右或上下明顯不對稱,良性痣多呈現圓形或橢圓形且對稱規則;B指黑色素瘤的痣可能邊緣模糊、呈鋸齒狀或不規則,而良性痣的邊緣分界清楚、完整;C表示痣的顏色忽深忽淺、混雜多種顏色,或顏色突然改變,良性痣的顏色則較為均勻;D是指超過6毫米或短時間內快速變大的痣;E則是平坦的痣突然凸起、變厚,或短時間內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