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這幾年新冠疫情的各項防疫措施,使孩子的免疫系統錯過成長過程中的免疫力訓練。醫師吳昌騰指出,隨著防疫政策鬆綁,流感、呼吸道病毒再起,其中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威脅要比新冠病毒Omicron病毒株更凶險,兒童恐將出現「免疫債」。
吳昌騰提醒家長,務必保護孩子,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及高風險兒童。(示意圖/Pixabay)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上表示,2021年8月法國研究人員在論文中首次提出「兒童免疫債」概念,認為由於兒童長期的「病原體未暴露或低暴露」,使得易感人群比例越來越高,未來發生流行病的可能性隨之增加。
這幾年世界各國為控制疫情,實施居家隔離、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隔離、網路視訊上課等一系列的非藥物干預措施。這些措施除了防止及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也對包括RSV在內的多種呼吸道病毒的傳播產生了顯著影響。但絕大多數在冬季流行的呼吸道病毒並沒有消失。
吳昌騰表示,因應新冠疫情的一系列防護措施,使得兒童的免疫系統錯過了成長過程中的免疫力訓練。隨著疫情趨緩,各項防疫措施鬆綁,兒童免疫債問題開始顯現,這些冬季流行的呼吸道病毒的新一輪反撲勢必將難以避免,尤其集中在兒童和免疫缺陷人群中,只是程度大小問題。
吳昌騰PO出一張「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的嚴重肺炎表現」X光照,並解釋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與呼吸道感染有關,能把感染的鄰近細胞融合起來而得其名。它傳染性強,可透過含病毒的分泌物與呼吸道飛沫、接觸傳播,因此洗手與接觸防護是預防的重要方法。
吳昌騰分享一張兒童因呼吸道融合病毒引起的嚴重肺炎X光照。(圖/翻攝自臉書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吳昌騰補充, RSV對於兒童威脅要比新冠病毒Omicron病毒株更凶險,兒童普遍容易感染RSV,一旦感染就容易侵襲影響呼吸系統,會出現發燒、咳嗽、食慾下降、活動力不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甚至出現呼吸衰竭或呼吸暫停的症狀。其主要致病機制為呼吸道阻塞、細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及隨後的氣道超敏反應,氣道超敏反應性與後期出現的反覆喘鳴和哮喘的發生密切相關。
吳昌騰表示,過去兩三年,由於這些呼吸道病毒流行規律被打亂,兒童可能會面臨免疫負債,其不斷累積未來對兒童來說傳染是否會更頻繁,目前仍無法預測,須密切觀察與注意。加上現在仍然沒有有效疫苗,因此目前針對RSV感染的治療,是以支持性及症狀性治療為主。吳昌騰提醒,在RSV流行季節,應注意保護兒童,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幼兒及高風險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