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院會9月4日拍板,將「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簡稱新青安)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不動產放款比率限制之外,並追溯自9月1日起適用。未來銀行辦理新青安貸款時,將不再受放款總額不得超過存款與金融債總額30%的上限約束。是否代表選擇性鬆綁?住商不動產企研室資深經理徐佳馨在中天《與錢同行》節目裡提出解析。

徐佳馨表示,去年919之後,在房地產市場上面的整體交易狀況,其實非常慘澹,有一個統計是,如果以實價登錄的筆數來看,會發現央行限貸令一打,打到六成的交易量,從2024年的第一季到2025年第二季,大概少了六成。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如果記憶猶新,大概就跟那時候差不多慘。
徐佳馨指出,那時候慌還有用,因為當時只是沒信心,現在是真的慌也沒用。2016年相對來說會快速復甦的重要因素是:即使市場這個狀態,大家信心面不足、新的法規造成大家的壓抑,但只要想買,銀行還借得到錢。但現在這一波卡太多東西了,今天舉例來說,即使有一個屋主願意用超便宜的價錢可以讓你成交,但客戶就是沒辦法借到錢。
徐佳馨說,現階段仲介端最大的憂慮,就是很多買方因為自覺借不到錢,所以乾脆不要買,這種借不到錢的恐慌,其實蔓延在整個市場上面,造成交易量的狀況上,相信應該也縮到央行的想像了,這也是卓院長說要不要放一個水龍頭,水龍頭開大一點。

徐佳馨表示,問題是院長,現在水龍頭沒有水耶!現在是銀行得要自己想辦法。銀行雖然也想開,但《銀行法》第72條之2,這個分母,本身就是有你的存款跟債券,相信現在很多朋友大概不會存定存了,應該會把錢拿去做投資,股票市場這麼好誰還在存錢?誰要存定存?那只要分母分變小後,你的分子可能沒辦法再擴大,你的壓力就會變大;更現實的是,現在房價這麼高。
徐佳馨舉例,有個朋友告訴她,有一個銀行好不容易有7億的額度出來,發現放貸沒幾戶就沒錢了,因為每一戶房子都很貴。朋友抱怨,現在1億元很不好用,因為在台北市大概放個3、4間算多了,但就沒錢了,所以這個狀態銀行自己也很頭痛。但因為院長講話了,所以銀行就想把分母擴大,那有一個方法,就是跟郵局借錢,銀行借到錢再借錢。
徐佳馨指出,有朋友反映,現在買房子可能會搭售,也就是要客戶一併購買理財商品、房貸壽險等等的其他投資。甚至還聽到,若想排進3個月獲得房貸的隊伍裡,就先得存進該家銀行300萬,如果想獲得更快的房貸,就要800萬投資;朋友嘆說,也不過是要借1千萬,為何要放這麼多錢在裡面?所以這就非常弔詭。

關於銀行於《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分布,徐佳馨據統計數據說,超過29%的0家、都沒有;28%以上、未滿29%的有3家;27%以上、未滿28%有7家;至於其他銀行都低於27%。即便如此,銀行自己也會擔心,萬一不小心超過30%,其他若要周轉怎麼辦?所以這會對很多的銀行端來講,會非常困擾;而且銀行壓力會更大,因為現在民眾都是能借多少就借多少,但有沒有辦法還本金?而且分母就這麼大,分子還要這麼大,該怎麼辦?
主持人指出,金管會表示會適時滾動檢討。徐佳馨認為,滾動對象應該就是首購族;換屋族在短時間之內無法被滾動了;建商端可能也沒辦法,因為現在分母、分子失衡,是因早期以貸20年為例,平均7.5年還清房貸,如今大家都借到30年,然後又跑寛貸期,還款時間更長,就影響銀行房貸承做的額度,所以銀行的朋友也明言很為難,要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因為直接的問題是,會侵蝕到銀行本身的獲利。所以對銀行端而言,又不能搭售、又要放鬆水龍頭,對首購族來說,銀行也想幫忙,但實際上,如果將本求利,會有很大的壓力,因此放款率會越來越保留;而且近年銀行不動產放款利率突破到2.3%,更誇張的個案是3.4%,現在新進戶會3%左右;如果是豪宅,會更糟糕。
徐佳馨認為,現在更該擔心的是川普關稅效應,因為今年前三季都還沒發酵,主因是今年有一些提前拉貨,等到接下來無貨可拉的時候,狀況到底好不好,可能都要比較保守來對待。當然現在自用戶還是建議可以買房,多看總會看到一些比較好的,相對來說比市價、甚至比實價登錄還低的案子,但前題財務的部分要多做準備,如果實力夠強,其實非常有機會撿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