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常被誤認為心臟病,患者往往因不知就醫管道而白走冤枉路。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指出,恐慌症雖難以診斷,但只要確診後就能有效治療。

陳大申醫師表示,恐慌症是一種特別的心理疾病,若不及時治療,症狀會持續發作及惡化。這類症狀常在人多擁擠的場所發作,如電梯、捷運車廂,有些患者則在開車上高速公路或穿越隧道時發作。
根據陳大申醫師的臨床經驗,一名科技業工程師陳小姐因長期睡眠不足與過度工作,某日在搭乘捷運時突然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症狀。此後,她開始害怕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甚至影響到參與員工旅遊的機會。
另一個案例是一位國中老師李女士,在上課制止學生吵鬧後出現心悸症狀。她曾在課堂上突然說不出話,感到眼前發黑、心跳加速,最後不得不離開教室。這樣的症狀讓她開始質疑自己是否適合繼續從事教職。

業務代表張先生的經歷則更為曲折,他在開車上高架橋時首次發作,此後頻繁往返各大醫院急診室,但檢查結果皆顯示正常。直到某次在急診室獲得精神科醫師診斷為恐慌症,才得到適當治療。
陳大申解釋,恐慌症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及認知行為治療。他強調:「恐慌症的特色是只要能夠診斷出來、治療就很容易。」目前使用抗憂鬱劑治療恐慌症在數週到數月內就可見效,甚至可能從此不再發作。醫師建議患者遵從醫囑,耐心服藥,並了解恐慌發作雖然症狀強烈,但絕無生命危險。透過正確診斷和治療,恐慌症患者能夠重拾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