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瑋玲/綜合報導
台海情勢國際關注,美國華府分析,大陸對台政策近期已經逐漸改變,由作戰轉而靠更不費力的資源和經濟「封鎖戰術」來控制台灣,進而逼台灣簽署和平協議。但智庫認為,這些行動的風險和複雜程度也比較高,是否成功也得看台灣和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反應。
據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近年來,大陸大幅增加對台壓力,引發了國際對緊張局勢可能爆發為徹底衝突的擔憂。但除了入侵威脅之外,北京還有其他選擇來脅迫、懲罰或吞併台灣。
智庫稱,大陸可以採取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建立一個「灰色地帶」隔離區,該隔離區不是由解放軍領導,而是由海岸警衛隊和其他執法部隊領導。隔離的目的不是封鎖台灣,而是旨在「懲罰台灣」,展示大陸控制台灣的能力。
而主要的方式,就是更為省錢省力的「封鎖」(blockade)或「隔離」(quarantine)。
分析中指出,台灣三大港口都坐落於西部海岸,全部面向中國大陸,囊括全台近九成海運,包含大多數的糧食和石油進口,也因此若對此進行封鎖,將能重擊台灣。
另外報告稱,全台最大貨櫃港「高雄港」更是大陸鎖定的主要目標,截至 2022 年,估計台灣 57% 的海上貿易都透過高雄港進入,使其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商業樞紐。它也是全台最繁忙的貨櫃貨物和石油港口,附近的永安液化天然氣 (LNG) 碼頭是台灣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設施。
報告中定義,「隔離」是執法單位主導的行動,能把局勢控制在武裝衝突之下;而「封鎖」更帶有強制意味,是軍隊主導的軍事行為,力求大幅減少進入台灣的運量。
也因此,「隔離」不會被視為戰爭行為,而無需關閉台灣海峽,卻能有效脅迫國際航運公司遵守大陸的檢查規定。
智庫報告中提出2種可能的情況,第一是「有限隔離」,包含大陸宣布強化海關檢查規定,對進入台灣的貨船及油輪進行檢查,而大陸執法船隻將進入台灣24海里的鄰接區,偶爾靠近12海里的領海線,展示對台灣實質控制的能力。
第二種情況是「全面隔離」,大陸將公開宣布隔離區涵蓋全台,部署超過30艘執法船隻,主要集中在高雄港及台北、台中等港口周邊,同時動員航空母艦編隊及殲15戰機,增加對台灣東部的壓力;在此情況下,大陸針對台灣船隻及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船隻,每天至少攔截一至兩艘船,將導致輸台貨物量大幅下降。
而其中被鎖定的高雄港,就曾在解放軍圍台軍演期間,有長達三天時間沒有天然氣運輸船入港,顯示大陸有能力不讓海上貿易運輸及天然氣進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