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腹脹、食慾差就醫 醫胃鏡一照驚見「3公分大魚刺」

分享:

一名60歲男子因腹脹、食慾不振持續一週,經胃鏡檢查,赫然發現一根約3公分長的魚刺已刺入胃壁並化膿,所幸及時以內視鏡手術取出,避免了更嚴重的後果。醫師提醒,年長者、糖尿病患者及有手術病史者應特別留意進食安全。

若延誤治療,魚刺可能導致胃穿孔、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後果相當嚴重。(圖/Photo AC)

吳姓男子於今年7月間出現異常症狀,原以為是胃病復發而就醫。聖馬爾定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羅清池在問診過程中,發現病患雖無明顯腹痛症狀,但觸診時出現壓痛反應,加上長期食慾不振的情況,懷疑可能存在感染或阻塞問題,立即安排胃鏡檢查。

羅清池醫師指出:「若延誤治療,魚刺可能導致胃穿孔、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後果相當嚴重。」他解釋,根據醫學文獻顯示,約35%的尖銳異物會穿刺腸胃黏膜,造成穿孔、出血或膿瘍等併發症。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胃壁雖然較為厚實,穿孔發生率不如食道與小腸高,但一旦發生穿孔,往往不易被察覺。羅醫師強調,年長者、糖尿病患者或具有手術病史者更需要特別留意,因為這些族群常出現非典型症狀,容易延誤就醫時機。

羅清池醫師指出,胃壁雖然較為厚實,穿孔發生率不如食道與小腸高,但一旦發生穿孔,往往不易被察覺。(圖/聖馬爾定醫院)

羅清池醫師曾遇過另一個特殊案例,在執行大腸鏡檢查時,意外發現魚刺卡在病患的升結腸壁。該名病患主訴長期右下腹隱痛,但X光與超音波檢查均未發現異常,最終經由內視鏡檢查才找出病因。研究顯示魚刺最常卡在食道與胃部,進入結腸的案例不到2%,能夠穿越胃腸道三大狹窄關卡並嵌入升結腸的情況極為罕見。

為預防類似意外發生,醫療團隊呼籲民眾應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同時注意食材的處理方式。若不慎吞入異物,切勿強行以飯菜硬吞,應立即就醫處理。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