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肺癌突破1.6萬人奪十大癌症首位! 肺癌原因與風險因子?
衛生福利部110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公佈,國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其中「肺癌」首次超越大腸癌,成為十大癌症人數首位,發生個案來到16,880人,更是男女性癌症發生數第二名。過去肺癌發生期數偏晚,導致死亡率高,存活率低,而早期肺癌幾無徵兆,如果進展為肺癌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恐只剩下一成。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柯皓文醫師在《生醫時代》專訪指出,肺癌根據病理型態可主要分為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小細胞肺癌等,其中鱗狀細胞癌與小細胞肺癌與抽菸相關性高,而肺腺癌的發生可能與後天體細胞突變(Somatic Mutation)相關,包括亞洲人最常見EGFR、ALK、ROS1等基因突變。近年門診發現肺癌患者無抽菸習慣者確實不在少數,及早遠離相關風險與接受適當篩檢是提早發現肺癌的首要原則。
柯皓文醫師表示,肺癌主要風險因子如氡氣、石棉、抽菸、二手菸、油煙、空氣污染中的懸浮微粒,皆有研究指出與肺癌發生有關。進一步從病理分類而言,流行病學統計發現小細胞肺癌與抽菸有9成以上的相關性,而石棉主要與肋膜間皮的惡性間皮細胞瘤(S malignant mesothelioma)有關,部份公衛研究也指出染髮劑接觸可能有較高的肺癌發生率。至於佔目前發生人數最大宗的肺腺癌,尤其是不抽菸女性的肺腺癌個案,尚未找出明確原因,日常生活仍建議遠離空污等致癌物質,並注意居家環境空氣品質。
小細胞肺癌惡性度高無法開刀? 肺癌目前有哪些治療方式?
肺癌依據不同病理分類,治療方式與預後也有明顯差異。柯皓文醫師指出,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1/5,對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有明確的治療反應,但小細胞肺癌復發速度快且復發率極高,往往3-6個月就出現藥物抗藥性,且具有神經內分泌特性,通常不建議手術治療,是各種肺癌中更為惡性一種,提醒抽菸族群務必及早戒菸以降低小細胞肺癌風險,更有助於減少舌癌、口咽癌、喉癌、乳癌之發生。
過去二十年間,針對肺癌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是精準治療的代表,柯皓文醫師說明,目前發現肺癌相關的基因突變約有10至12種,以肺腺癌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而言,標靶藥物從第一代進步到目前正在研發中的第四代藥物;而ALK基因突變則有第一代到第三代藥物,且部份獲得健保給付。除此之外,化學治療對肺癌仍有一定角色,近年則有針對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治療、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結合抗體與細胞毒性藥物的「抗體藥物複合體」等先進治療問世,皆有機會提升肺癌存活。
肺癌結節2公分也無症狀! 肺癌篩檢與早期診斷最重要
柯皓文醫師強調,肺癌可稱為「沉默的殺手」,過去肺癌確診第4期佔60%以上,當發生明顯症狀如咳嗽、胸痛時通已進展至晚期,而X光檢查有非常多死角,並非適合肺癌的篩檢工具。目前最主要的肺癌篩檢方式仍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國健署《早期肺癌偵測計畫》提供符合家族史及抽菸史的族群進行篩檢,其中早期肺癌個案約佔86%,只要抽菸史逾30年以上或家族當中有肺腺癌病史,都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
柯皓文醫師並表示,近期有一名在夜市工作、無抽菸史的年輕女性來到門診,因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早期肺癌,肺結節大小已將近2公分大小,確認屬於1B期的癌症,已轉至胸腔外科安排進行外科手術切除。一旦自身評估有相關風險,可及早尋求胸腔專科醫師諮詢適合的篩檢方式。
柯浩文醫師強調,預防肺癌應從生活習慣作起,尤其抽菸與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具有絕對相關,有抽菸史者務必及早戒菸。此外,平時應維持健康作息、攝取均衡營養、保持適當運動量,並注意空氣品質及遠離致癌物質。最重要的是適當接受篩檢,符合資格者每2年可進行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只要發現早期肺癌,可及早進行腫瘤切除與基因檢測,獲得更良好的存活率。(潮健康)
文章授權轉載自: 《潮健康》肺癌奪十大癌症首位 她不抽菸腫瘤2公分全無症狀! 醫揭肺癌風險與預後差別
更多【潮健康】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