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期氣溫驟降,骨科與復健科門診明顯增加,骨科醫師陳建宏表示,冷空氣將對肌肉與關節造成可預期的生理變化,冬季是下背痛好發季節,建議民眾掌握3大預防重點,包括起床前暖身、漸進性的超負荷運動與關節重點保暖。

天氣驟冷將造成肌肉變緊、關節滑液變黏、血液循環變差、神經痛覺變敏感。陳建宏表示人體遇冷時肌肉會本能地收縮保暖,導致筋膜彈性下降、柔軟度變差,任何彎腰、提物或突然活動的受力都比平時更大,這是許多人在寒冷早晨容易「閃到腰」或拉傷的原因。
另一方面,低溫會讓血管收縮,局部循環變差,神經對疼痛訊號更敏感,也容易讓脊椎椎間盤突出、肩夾擠、膝關節退化等舊疾急性復發。
此外,陳建宏表示,關節中的滑液在溫度下降時黏稠度會提高,使膝蓋、髖關節在早晨特別僵硬。「很多患者一早起來感覺像「鐵門沒上油」,就是很典型的冷天反應。
面對低溫帶來的肌肉骨骼負擔,陳建宏提醒民眾掌握3大重點:起床前暖身、漸進性的超負荷運動與關節重點保暖。
起床前在棉被裡先動一動,是預防晨起腰痛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簡單的腰部、骨盆與腳踝活動,可大幅降低起床後立即彎腰而造成的急性拉傷。

冬季運動應採取「由慢到快」的方式。陳建宏提醒,天冷時肌肉張力比較高,若直接進行高強度活動,容易拉傷或造成肌腱發炎。他建議可從快走、室內腳踏車、核心訓練等強度穩定的運動開始,再逐步提高強度。
保暖要做到「關鍵部位保護」。下背部、膝蓋、小腿與肩頸是冬天最容易出問題的區域。適度使用護腰、膝套、熱敷或壓力襪,都能幫助肌肉維持溫度,減少僵硬與疼痛。
陳建宏強調核心訓練的重要。每天花幾分鐘強化腹部與臀部肌群,可顯著提升脊椎的穩定度,冬天就不容易突然痛起來。
文章授權轉載自《CTWANT》冷氣團報到骨科爆滿!醫揭「下背痛3大預防法」這樣做防閃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