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旅居國外的李先生長期飽受排尿困擾,雖然兩度接受傳統隨機切片檢查皆未發現癌細胞,但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持續偏高。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可疑病灶位於傳統切片難以取樣的攝護腺前區,切片確診為臨床第三期攝護腺癌。

由於腫瘤已突破攝護腺包膜,醫療團隊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徹底切除病灶,術後再配合放射治療控制病情。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鐘伯恩表示,攝護腺位於男性膀胱下方並包圍尿道,主要功能為分泌精液中的攝護腺液。
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分期系統,癌症若侷限於攝護腺內多為第一至第二期,若突破包膜或侵犯精囊則上升至第三期,進一步轉移至淋巴結、骨骼或其他器官則屬第四期。
「攝護腺癌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高齡、家族病史與特定遺傳基因突變。」鐘伯恩醫師指出,早期症狀如頻尿、夜尿、血尿或排尿困難常被誤認為攝護腺肥大或老化現象而延誤就醫。

傳統檢查方式包含肛門指診、PSA血液檢測與隨機切片,但對病灶定位能力有限。依照國際指引,當PSA異常或臨床高度懷疑時,建議進行MRI檢查並依照影像特徵與分級決定是否進行融合導引切片,可顯著提升臨床顯著性攝護腺癌的檢出率與診斷準確度。
在治療選擇上,根據國際治療準則,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為非轉移之攝護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可於腹部建立多個1至2公分的小切口置入機械手臂,從膀胱頸下方精細分離組織,完整切除攝護腺、儲精囊及部分尿道,再將剩餘尿道與膀胱頸進行360度重建縫合。該手術可在高解析三維視野下精準操作,最大保留神經血管束以維持排尿控制與性功能。

國際臨床數據顯示,侷限期攝護腺癌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9%,若轉移至遠端骨骼則降至約37%。「早期診斷與介入治療是影響預後的關鍵。」鐘伯恩強調,一般男性建議自50歲起與醫師討論PSA篩檢;若具家族病史或屬高風險族群,則可考慮自45歲起開始檢查。若PSA值超過4 ng/mL或持續上升,應由泌尿科醫師評估是否需進一步影像檢查與切片確認。
鐘伯恩提醒,攝護腺癌為可早期診斷且治癒率高的疾病,越早發現,治療選擇越多,預後越佳。男性若有排尿相關症狀,應避免諱疾忌醫,及早就診並依循標準化影像與導引切片流程,以確保早期發現與妥善治療,守護攝護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