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忙碌一天突然「抽筋」,當下痛到欲哭無淚,其實抽筋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抽筋包括「運動過度、久坐、懷孕…」等10種,除了治療疾病本身,日常也可透過4大飲食方式來預防。
好食課營養師張宜臻指出,抽筋主要是因為肌肉猛力收縮導致,但抽筋的原因很多種,有時無法單純論是哪一原因導致,最常見的10大抽筋原因包括「運動過度、長期久坐、天氣冷、年紀大、懷孕、酗酒、電解質失衡、藥物副作用、睡覺姿勢不良和部分疾病」。
張宜臻說,激烈運動、久站或運動超過負荷,會導致肌肉使用過度,除了運動當下抽筋外,因肌肉疲勞也可能導致半夜發生抽筋問題,而長時間坐於椅子上,缺乏活動及伸展,下肢血液循環不順也會導致抽筋,另外,睡覺如果習慣腿交叉或是側睡壓到一側腿,就容易因血液循環受阻或壓到神經而抽筋。
而懷孕的女性可能會因荷爾蒙分泌、體重增加而提高肌肉負擔、水腫或是因營養需求增加,導致媽媽自身營養不足導致抽筋;藥物副作用部分則是,避孕藥、治癲癇、骨質疏鬆、利尿劑等藥物可能導致抽筋;部分則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衰竭、關節炎或神經受損等情形,都可能因為電解質失衡或是神經異常而有抽筋問題。
在預防上,張宜臻建議要多攝取「鈣、鎂、鉀、維生素D」的食材,「鈣質」可幫助調節肌肉放鬆與神經傳導,可多攝取「乳製品、芝麻、莧菜、豆乾」,「鎂」可舒緩神經焦慮與放鬆肌肉,食材包括「黑豆、堅果、深綠蔬菜」。
「鉀」則可協助神經傳導與掌控肌肉收縮,食材包括「香蕉、奇異果、地瓜葉、馬鈴薯」,「維生素D」的作用是幫助鈣質吸收,富含食材包括雞蛋、乾香菇、鮭魚、強化牛奶。另外,日常也要減少飲酒、多喝水、睡前做伸展運動和做好保暖措施。張宜臻也提醒,如有特殊疾病者,飲食上建議至醫療院所諮詢醫師、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