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陸配接獲移民署通知書,要求3個月內繳交喪失原籍證明等文件,否則將遭撤銷在台戶籍。由在台移民第二代組成的「移民青年倡議陣線」批評,這等於撕裂了她們所建立的家庭關係與社會連結,且要面對這場制度獵捕的,往往不是她們自己,而是她們的孩子。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臉書粉專8日發文表示,「在台灣,我們以為戶籍制度只是一套行政管理機制,但對許多移民家庭來說,它卻是一場公民身分認定的不定時炸彈。」最近他們接連聽聞許多原中國大陸籍配偶收到「撤銷戶籍登記通知」,移民署給出的理由是「當年未提出大陸原籍證明」。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指出,其中有不少人,在20年前就來到台灣,並依法定程序撤銷原戶籍,取得我國身分證、建立家庭,甚至養育子女成人。如今,在完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國家要她們「補件」,否則將撤銷她們的身分,彷彿她們從未來過、從未存在。這不只是「行政補件」的問題,而是國家對已取得身分者的制度性追溯與身分否認。當國家選擇無視歷史脈絡與實際處境,只以當下的政治情勢解釋要求補件,等於否認了她們在台灣數十年的生活與貢獻,也撕裂了她們所建立的家庭關係與社會連結。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批評,更荒謬的是,在「撤銷身分」的威脅下,當事人可能瞬間失去健保、戶籍、居留權與社福資格,甚至陷入「兩岸皆不承認」的 無國籍狀態,或在補件過程需要承擔難以估量的風險與成本。然而,隨機發布這道通知的機關人員,甚至也無法給予明確的補件指引,她們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在制度的夾縫中等待被遣返、或徘徊於行政程序的無限補件地獄,「而面對這場制度獵捕的,往往不是她們自己,而是她們的孩子—我們這一代的新二代。」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指出,我們突然之間被迫成為家中與移民署、海基會、公所溝通的主要窗口,翻箱倒櫃找當年辦證的舊紙本、奔波申請補件、還得應對親人情緒的崩潰與焦慮。我們不是法律人、不是公務員、不是冷靜的第三方,但卻被夾在體制與家庭之間承擔所有代價。

「移民青年倡議陣線」認為,這般讓勤懇在台灣生活的跨國婚姻家庭束手無策的情況不應該發生,尤其在一個自稱重視人權、多元與法治的民主社會,「我們拒絕再讓更多家庭默默承受這樣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