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毒教母譚敦慈指出,民眾常認為滷味比燒烤食物更健康,但研究發現蛋白質食材滷煮超過2小時會產生氧化膽固醇,不過只要掌握特定食材比例和烹調方式,就能降低其危害。

譚敦慈在《醫點不誇張》節目中表示,相較於高溫烹調的燒烤食物容易產生丙烯醯胺等致癌物,滷味因為是以水煮方式進行烹調,最高溫度僅達攝氏100度,確實較為健康,建議民眾多選擇這類濕式烹調的食物。
譚敦慈提醒,無論是肉類、蛋類或豆製品等含蛋白質的食材,一旦滷煮時間超過2小時,就會產生對心臟血管有害的氧化膽固醇,同時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為了預防這個問題,她建議製作滷味時,烹調時間應該控制在2小時以內。

根據輔仁大學的研究顯示,在製作滷汁時,若能將醬油與冰糖的比例維持在10:1,可以有效減少氧化膽固醇的生成。此外,香港的研究也發現,在滷煮過程中添加新鮮的蔥、薑、蒜或洋蔥中的任一種,都能達到降低氧化膽固醇的效果。
譚敦慈強調,若要隔天食用剩餘的滷味,必須將前一天加入的蔥、薑、蒜、洋蔥等食材取出,重新添加新鮮的這些食材,才能維持其降低氧化膽固醇的功效。
對此,廚師陳之穎提供了另一個實用建議。他表示,若擔心縮短滷煮時間會影響滷味的入味程度,可以改採用沾醬的方式食用,同樣能夠享受美味,又能兼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