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累引起血尿!腎臟醫檢查3次 揪出4.7公分惡性腫瘤

分享:

47歲腎臟科名醫葉曙慶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門診病人不乏政商名流,但他在35歲壯年時卻意外成為腎臟癌患者。葉曙慶發現罹癌的過程相當曲折,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常見症狀竟然救了他一命。

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較深層位置,裡面的神經感應薄弱,所以也不太會有明顯感受。(示意圖/Pixabay)

根據《健康2.0》報導,葉曙慶2014年他擔任加護病房主任時,某天在ICU值班非常忙碌,許多病人出現狀況,甚至有不少患者需要緊急心肺復甦。好不容易忙到凌晨1、2點終於可以稍作休息,卻發現小便呈現「從沒有發生過的粉紅色」。

起初,葉曙慶以為是過度疲勞導致血尿,認為只要多休息和補充水分就會好轉。然而,心中的不安促使他請同在加護病房值班的腸胃科學弟幫忙用移動式超音波檢查。結果學弟一掃完,臉色丕變,支支吾吾地表示機器解析度太低,看不太清楚,建議他另做檢查,不要想太多。

隔天白天,葉曙慶改請腎臟科資深學長使用較好的超音波再次檢查,學長掃完後表示沒有發現任何異常,請他放心。雖然學長已經這樣說了,而且使用的是較好的機器,但葉曙慶始終覺得不對勁,決定再做CT電腦斷層檢查。這次檢查結果令人震驚,他的右邊腎臟長了一顆約4.7公分大小的腫瘤,最後確診為腎臟癌一期,接近二期。

起初,葉曙慶以為是過度疲勞導致血尿,認為只要多休息和補充水分就會好轉。(圖/Photo AC)

確診罹癌後,葉曙慶立即開始與病魔對抗,選擇手術切除腫瘤。然而,讓人意外的是,為他動刀的泌尿科權威在術後告知,腫瘤生長的位置其實不會引起血尿現象,而且通常不會在第一期就被發現。「血尿真的是太累引起的,並不是因為癌症」,這完全是一個奇蹟救了他一命。

葉曙慶在手術後恢復良好,直到現在11年後也沒有復發跡象,只需持續追蹤。但他一直思考自己為何會罹癌。他表示,從腎臟癌學理來看,35歲得腎臟癌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但他的親戚中並沒有人罹患腎臟癌。

肥胖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當時葉曙慶身高171公分、體重80公斤,不算非常肥胖。他認為肥胖可能有一點關係,基因也可能有些影響,但因為沒有做基因檢測,無法確認。

47歲腎臟科名醫葉曙慶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門診病人不乏政商名流,但他在35歲壯年時卻意外成為腎臟癌患者。(圖/翻攝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葉曙慶強調,自己沒有三高問題,也沒有不良習慣,不抽菸、不喝酒。然而,在加護病房工作期間,因為工作繁忙,每天只睡約4小時,尤其是趕著看診時,無法好好吃飯,經常是隨便吃幾口醫院發的便當,只求有飽就好。有時為了求快,他會選擇吃薯條、雞塊、漢堡、洋芋片等食物。

根據葉曙慶的觀察,目前所有癌症都有年輕化趨勢。他以自身經驗提醒大眾,一定要做詳細的健康檢查,才能了解身體狀況。就腎臟癌而言,不做檢查實在很難發現。大家常認為腎臟癌的症狀是血尿,但血尿與腎臟癌的關係並非百分之百,血尿的出現與腫瘤發生位置有關。

至於腰痛,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較深層位置,裡面的神經感應薄弱,所以也不太會有明顯感受。葉曙慶強調「檢查是及早發現癌症的唯一途徑」,現今醫學昌明,只要及早發現,早期癌症幾乎都能妥善治療。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