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童拒絕吃藥!發燒「狂用塞劑」突吐血 竟釀十二指腸潰瘍

分享:
0:00
volume_up

一名2歲小朋友一直發燒,但是拒絕口服藥物,家長擔心到孩子一發燒就使用退燒塞劑,在小朋友住院的某天突然吐血、血便,檢查發現是十二指腸潰瘍。

一名2歲小朋友一直發燒,但是拒絕口服藥物,家長擔心到孩子一發燒就使用退燒塞劑。(示意圖/Pixabay)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王德原說明,小朋友在成長過程難免出現發燒、皮膚癢等小困擾,兒童絕對不是成年人的縮小版,兒童身體器官尚未完全發育,對於藥品吸收、分布、代謝、排除的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用藥需要特別留心。

在新冠疫情之後,孩童界出現免疫負債,很多小孩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發燒。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發燒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就醫,找出發燒原因」,同時適當退燒是必要的,常見的兒童退燒藥種類有乙醯胺酚、異布洛芬與待克菲納塞劑,但有不少家長都對於使用退燒藥都有錯誤做法。

小朋友因頻繁使用退燒塞劑,導致突然吐血、血便,檢查發現是十二指腸潰瘍。(示意圖/資料庫)

邱政洵分享,曾遇過1名2歲的小朋友,研判感染腺病毒,但是過去有被家長強行餵藥的心理陰影,拒絕口服藥物,孩子一直發燒,家長擔心到孩子一發燒就使用退燒塞劑,在小朋友住院的某天突然吐血、血便,檢查發現是十二指腸潰瘍。

「這就是不當使用出現併發症」,邱政洵提醒,吃藥要遵守醫囑,紅、癢、痛、發燒及粘膜出血潰瘍,都可能是過敏反應,有異狀應儘速就醫。另外,當孩子因藥太苦嘔吐,若距離吃藥不到30分鐘,藥物在體內還沒產生作用,就可能需要補吃藥,呼籲善用餵藥工具,不要強行餵藥。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