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病患經常頭暈,檢查發現是頸動脈狹窄,若進行頸動脈支架置放術,原本沒中風,反倒有可能因手術併發症中風。江守山建議多吃洋蔥和黑蒜,1年後再檢查頸動脈厚度變薄,頭暈情況也有效改善。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該病患因經常頭暈,接受頸動脈內皮厚度測量的高階健康檢查,發現頸動脈確實比較厚,容易有頸動脈狹窄的情況,有較高中風風險。
病患告訴江守山,他的健檢醫師建議做頸動脈支架置放術改善,但病患怕手術後頸動脈脂肪斑塊掉落,斑塊流到腦部就會造成腦中風,不過患者認為「我只是頭暈,又不是已經中風了,需要這麽激烈的(置放支架)手術嗎?」

江守山醫師了解狀況後,建議患者每天吃1顆黑蒜,2天吃半碗洋蔥,病患持續1年時間的「食療」後,進行頸動脈厚度測量,發現厚度變薄,血流暢通後頭暈也獲得改善,不須做支架置放手術。
江守山說明,有相關研究發現多吃洋蔥和黑蒜,有助改善頸動脈厚度。尤其洋蔥是含有多種營養素,每100公克只有42大卡熱量,含有鉀對血壓控制有幫助,且含有槲皮素可以抗發炎,具有強大抗氧化力,有助保持血管彈性,甚至能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