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對自然產的產婦來說,產道撕裂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醫師可能會採取會陰切開術,讓寶寶更容易通過產道,有些則提倡順其自然,建議產婦可以事先和醫師溝通是否需執行會陰切開術。
亞東醫院婦產部醫師孫序東表示,產道撕裂傷又可分為4種程度,自然產不太可能只有1度撕裂傷,最常見的產道撕裂傷為2至3度。
- 1度撕裂傷:僅傷到表皮黏膜,不需要處理就能復原。
- 2度撕裂傷:傷到陰道內部的結締組織,結締組織是指表層黏膜下的部分。
- 3度撕裂傷:傷及肛門的括約肌;括約肌裡面所包覆的是直腸黏膜。
- 4度撕裂傷:產道撕裂傷是指已傷至直腸黏膜。
撕裂傷的程度還是要看寶寶的大小、產婦會陰部位的彈性及產程進度等,若產道撕裂傷的狀況嚴重,則後續的傷口護理就必須特別注意,且需要更長的復原時間。孫序東提醒,因為陰道大小是固定的,如果沒有執行會陰切開術,可能會從非預期的產道部位裂開,甚至可能裂到尿道口。最典型的做法是剪會陰的一小部分,能降低其他傷口產生的機率,若產婦不同意剪開會陰生產,也可以在產檢時和醫師進行協調溝通,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降低撕裂傷的方法
若想降低產道撕裂傷的程度,除了會陰切開術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陳菁徽醫師醫師,可以在懷孕30週後開始,每天做會陰部按摩。按摩會陰部之前一定要將雙手清潔乾淨,可使用冷壓植物油減緩按摩時的摩擦不適,注意力道不要過強。會陰按摩是為了增加會陰組織的延展性及柔軟度,若養成會陰按摩習慣,可以降低一定程度的產道撕裂傷。
傷口護理
陳菁徽醫師表示,醫師會在產後2到3天內,給予產婦止痛和消炎藥,並開立藥膏塗抹於傷口上。產後傷口護理首要注意清潔,因為傷口可能會沾到惡露,而且會陰也很靠近直腸及尿道。因此,大小便後可用消毒棉擦淨會陰部,或用溫開水放入沖洗瓶後,由前往後沖乾淨,而用衛生紙擦拭時,要由前向後擦,也要經常更換產褥墊及衛生棉,才能保持乾燥清潔、避免感染。
在床上休息時,可採取側躺或雙膝曲起正躺的姿勢,避免壓迫到傷口。坐著時,可選擇側坐或重心偏左或右,注意解便時不要太過用力,減輕再次拉扯傷口的可能,通常大約一週就可減緩傷口疼痛。
身體修復
媽咪產後會有一段過渡期,因為身體需要修復,而且身材外形及生理機能也尚未復原,再加上有惡露、排泄、宮縮、疼痛、水腫等問題,一定會讓媽咪產生疑慮。了解產後的恢復時機,才能安心靜養休息,迎接新手爸媽的生活。
惡露及大小便
惡露是子宮內膜細胞脫落所產生的分泌物,產後六個禮拜內有惡露都算是正常的情況。
- 產後1至3天的惡露較濃、量較多,是無味或帶有微微腥味的鮮紅色分泌物。
- 產後3天會出現顏色較淡的粉色血清分泌物,分泌量中等,不帶有異味;產後2個禮拜的惡露會漸漸轉淡,呈現白色或黃色,量越來越少,也沒有臭味。
- 若產後超過4天,惡露仍然是鮮紅色或帶有惡臭味,就有感染的可能,如果媽咪有發燒或出現下腹部疼痛的症狀,必須到醫院檢查治療。
- 產後媽咪應該在6小時左右自行解小便,因為膀胱過脹就會容易出現宮縮或尿失禁,如果無法自己小便,要告知護理人員,以免影響後續排泄能力的復原。
由於產後的腸胃道蠕動變慢,且傷口尚未癒合,可能讓媽咪不敢用力排便而導致便祕,此時必須靠飲食及水分來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所造成的不適。
發燒?還是產褥熱?
醫師提醒,生產完後,醫師會觀察媽咪的體溫2至4小時,通常產後體溫就會恢復正常,但若在24小時後出現發燒症狀,可能是身體有發炎的情況,如尿道炎或乳腺炎等,這就是所謂的產褥熱,狀況輕微者可自行恢復。
宮縮及疼痛
正常情況下,產後會出現宮縮現象,這是為了讓因懷孕而脹大的子宮恢復至原來的大小,也是為了將惡露及殘留血塊順利排出體外,這種宮縮可能會讓媽咪有疼痛感,稱為產後痛。若產後大約1天內,發現子宮還是呈現鬆弛較軟的觸感,可以請護理人員判斷是否需要按摩子宮,讓子宮收縮至較結實的狀態,若在按摩過程中有異常出血的狀況,一定要馬上通知護理人員。
產後的子宮底部應與肚臍同高,之後會循序漸進地下降約一橫指的幅度,大約10天可降到骨盆腔的位置。因為子宮的復原時間較慢,若產後活動劇烈,也可能有疼痛感。因此,產後還是要注意動作不要太大,才能減少疼痛的不適。
產後恢復時間
通常產後復原期大約6個月,但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每個器官的恢復時間也不一定。大致來說,腸胃道恢復最快,子宮則在1個月到6週內回到骨盆腔的位置,會接近原本正常的大小,但還是會稍大一些。膀胱大約2到3週功能復原。
每個器官的恢復時間都有些許差異。若想要讓身形復原,建議媽咪可詢問醫師使用束腹帶的時機,要注意束腹帶不可過緊且不可以提重物,並且搭配健康的飲食,幫助體力及體態復原。(媽媽寶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