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每週跳過3天以上的早餐,可能導致發胖機率提高12%。專家指出,即使採取間歇性斷食,若不符合身體的生理時鐘,不僅減重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增加健康風險。

運動營養專家蕭捷健醫師在臉書粉專「減重醫師 蕭捷健」分享,韓國一項研究將參與者分為兩組進行168間歇性斷食實驗,結果發現中午前進食的早吃組,在體重、體脂下降方面表現明顯優於下午才開始進食的晚吃組,且早吃組的胰島素敏感度也有所提升。
蕭捷健解釋,人體具有中樞和周邊兩套生理時鐘系統,光線會喚醒大腦的節律中樞,而進食則負責啟動肝臟及腸胃等器官的代謝時鐘。若錯過早餐或食用宵夜,將導致這兩套時鐘系統脫節,使肝臟無法正確使用能量,最終造成代謝紊亂和脂肪囤積。

德國一項大型研究更指出,長期不吃早餐的人,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將上升32%。針對日本上班族進行的研究也發現,每週有3天以上未進食早餐,發胖機率將提高12%。
「與其一直注意自己吃多少,不如觀察有沒有吃對時間。」蕭捷健強調,若想有效減重,應將進食安排在白天活躍的代謝時段,如此才能使身體更有效地分泌胰島素、處理血糖和燃燒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