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厚生會5日舉辦「2030滅除B肝倒數B需要行動!」記者會,呼籲政府儘速啟動國家級B型肝炎行動計畫,以達成世界衛生組織2030年消除目標。

立法院厚生會副會長陳菁徽委員指出,台灣B肝族群規模大於C肝,死亡率仍高於鄰近國家,治療比例仍有進步空間。她建議:「應盡快啟動國家級B肝行動計畫,結合AI技術協助個人守護健康,並在『888大家醫計畫』架構下,推動共病照護、分級轉診,簡化轉診流程。」
立法院厚生會秘書長王正旭表示,根據全球肝炎消除聯盟資料,台灣每10萬人B肝相關死亡率為19.26人,明顯高於日本的4.82人、新加坡的6.3人及馬來西亞的10.3人。目前治療涵蓋率僅28%,遠低於WHO訂定的80%治療目標。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高嘉宏建議:「B肝是引起肝癌最主要的成因,從肝炎治療防止肝癌發生,對肝癌發生和死亡率降低會有很正面的幫助。」他建議在成人健檢中增加血小板數量檢查項目,運算FIB-4指數進行肝纖維化風險評估。

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牟联瑞呼籲:「臨床上經常收到病人是肝癌確診且多晚期,其中有許多不知道自己患有肝炎,錯失防止肝炎發展為肝癌的時間。」他強調應提升民眾對肝炎的認知。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目前肝癌死亡率位居第二,佔死亡人數的14%。自8月1日起,39歲以上民眾可進行公費肝炎篩檢,目前約750萬人完成相關篩檢,篩檢率達63%。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去年已將BC肝篩檢結合家醫計畫,針對糖尿病、三高等共病對象完成近七成篩檢。他說:「健康存摺中有可以試算肝癌風險指數,希望民眾可以依據健檢相關數值檢驗可以推估自己的風險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