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EB病毒列為第一類致癌病毒,根據全球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超過90%成人都曾感染過這種潛伏性極強的病毒。醫界提醒,雖然多數人在感染當下症狀輕微,但病毒可能在日後誘發多種癌症,民眾應提高警覺。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EB病毒是人類皰疹病毒的一種,感染初期可能出現喉嚨痛、發燒等感冒般症狀。特別是在青春期,部分患者會出現長時間高燒、喉嚨劇痛及極度疲倦等「親吻病」典型症狀。
「即使症狀消失,病毒仍會長期潛伏在B淋巴細胞中。」張家銘解釋,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例如熬夜、壓力大、過度運動或飲食失衡,都可能導致病毒再度活化,進而干擾免疫系統,引發慢性疲勞症候群、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
更令人憂心的是,研究發現EB病毒與鼻咽癌、淋巴瘤等多種癌症密切相關。在這些癌症患者的癌細胞中,常可檢測到EB病毒的基因與蛋白質,它們會干擾細胞凋亡機制、抑制免疫攻擊,加速細胞分裂。

為了監測EB病毒的活性,張家銘建議可進行EBV抗體檢查或病毒DNA定量檢測,特別是有長期疲勞、癌症或免疫疾病家族史者更應定期檢測。同時,他強調透過規律作息、營養補充及壓力管理,可以創造「病毒不想醒來的環境」。
具體預防措施包括補充維生素D、鋅、Omega-3脂肪酸等營養素,並可攝取具有抑制EB病毒活性的天然成分,如綠茶多酚、槲皮素、薑黃素及甘草酸等。張家銘提醒,雖然無法完全清除體內的EB病毒,但透過主動檢查和維持良好的免疫力,才能降低病毒活化的風險。